米国漫游录(24)---浮光掠影华盛顿(下)

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聚集了大批人群,抗议种族歧视。就在当天,马丁·路德·金在纪念堂的台阶上发表了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呼吁消除种族歧视,希望美国黑人和白人平等,享有同样的权利。
然而快60年过去了,美国黑人和白人平等了吗?似乎还没有,像“我不能呼吸”这样的案件仍时常发生。看来要真正实现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还任重道远啊!
这座始建于1792年的建筑,在竣工后的200年间,经历了重建、扩建和多次整修,才形成了如今的格局、规模和颜色。最有意思的是,它的白色是因为1814年被英国军队放火烧过,在翻新时全部涂成白色而被命名为“白宫”的,因祸得福。
比起林肯纪念堂那种游人如织的情形,这里显然要冷清得多。

比较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首都,华盛顿没有摩天大楼,没有繁华的商业,没有喧闹的人群,没有拥挤的街巷,有的只是繁茂的树冠、大片的草坪、静谧的湖水、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眼前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彷佛我们来到了一个大公园,而不是美国的首都。

越战纪念碑,也叫华盛顿哭墙,是为了纪念在越南战争中阵亡和失踪的美军将士而建造的一段城墙,位于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的草地上,由黑色大理石筑成,墙上镌刻着58183名死者的名字。虽说美国人极不愿意回顾这段伤痛史,但他们还是建造了这座纪念碑,难道是对这段历史的正视和反思?呵呵!
愿战争远离人类,世界永远和平!
【游览于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