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凤凰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湖南】

标签:
游记国内湖南 |
图文/老理行
不少人认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中描写的茶峒小镇,就是如今湖南湘西州的凤凰古城。
我觉得,读者的这种联想以及对号入座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首先,沈从文就是湖南凤凰人。现在凤凰古城内保存有沈从文故居,并且还是一处著名景点。
由此说明,小说《边城》的作者熟悉这里的生活环境。
其次,《边城》中茶峒小镇所出现的小溪、渡船、码头、河街、吊脚楼、石板路等景物,在凤凰古
城都可以见到,并能与之一一对应。这足以说明,沈从文在创作《边城》时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凤凰古城。
人们这种自觉与不自觉地将凤凰古城与《边城》联系起来,甚至划上等号,从而让凤凰古城声名远
播,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使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湘西小城,一跃成为许多人想往的旅游胜
地。
文学巨匠沈从文无意之中将凤凰城推向了世界,使之名扬天下。这是他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最好的
回馈。
很少题字的他能留下“凤凰城”三个字的墨宝,这对于有着400多年建城史、至今仍保存完好
的这座湘西小城来讲,是莫大的荣幸。
走进青山环绕的凤凰城,首先看到的是清澈的河水在缓缓流淌,它就是古城的母亲河---沱江。
一眼望去,江面波光粼粼,轻舟游弋;两岸明清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河畔游人漫步,倒影摇曳。好一座“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看见没有,对岸有一群学生正在写生。如诗如画的古城景色定会让他们如醉如痴。
依山傍水、古朴宁静的凤凰城,无疑是中国山水画家创作的灵感之地。
我就喜欢这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在古城,空气里无处不在的芬芳令人陶醉。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流动的“摄影师”,靠得就是凤凰城这一江两岸的美景。
壁辉门,也就是凤凰城的北门城楼。从这里穿过,才算正式进入了古城内。也就说,游览凤凰古
城才刚刚开始,呵呵!
其实,在我看来,凤凰城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江两岸”,由穿城而过的沱江和临江而建的吊脚楼
构成的画面,才是古城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由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连接着古城尚存的北门和东门。有了这一军事防御设施的存在,古城
也才名副其实,也显得更有味道。
站在北城门楼上俯瞰静静的沱江河,碧波荡漾,清如明镜,令人心旷神怡。
东城门楼,高为11米,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它与北城门楼一样,都是凤凰历史文化名城的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城池建筑、政治、军事、文化及民族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杨家祠堂。古城内类似的祠堂、大院有好几处,其中最著名的是沈从文故居。这些建于清代晚期的
古建筑,设计精巧,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也许是我去的当天烈日当空、气候炎热的缘故,古城内的游人并不多,这让我能静静地漫步于古城
的大街小巷,免受干扰地欣赏和感受古城的一切。
没想到在古城内还有一次“艳遇”:在我的邀请下,漂亮养眼的“五朵金花”专门摆了个pose
让
我拍照,哈哈!谢谢她们!
有了这家凤凰博物馆,就更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沈从文故居,建于清朝晚期,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沈从文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2006年被
沱江之上的虹桥,因建此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而得名,又称“风雨楼”,始建于康熙年间
(1670年),居于凤凰城的中心位置。
站在虹桥上,可以领略到凤凰城最美的风景。下面我就晒上几张,好让博友们在赏心悦目中结束此
篇游记的浏览。
我听说古城的清晨和夜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更具魅力,你就不想亲身感受一下吗?
我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