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桥》中的那个桥……【黑山】(43)

标签:
游记国外南欧 |
走进巴尔干(十八)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内上演的屈指可数的外国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南斯拉夫的《桥》以及片中的那首著名插曲《啊!朋友!再见》。

这是一部以真实的故事为背景拍摄的反法西斯战争片。影片描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德国党卫军和南斯拉夫游击队为守桥和炸桥而引发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如果游击队炸掉了这座大桥,将切断德军的退路,也有利于即将开始的反攻。以代号老虎为队长的一支游击队奉命完成此项任务。他们为了炸桥,找到了桥梁的设计工程师,在经过一系列曲折复杂和残酷惨烈的战斗后,多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最后由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并与桥同归于尽。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十多年过去了,影片中的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以及少校老虎等游击队员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至今仍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那首豪放明快的“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主题曲,偶尔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几句,以抒发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革命豪情”。


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红色记忆,而记忆中的那座真实存在的“桥”,也常常使我产生想去看看它的愿望和冲动。
这种久存于心的“愿望和冲动”,正是促成我此次巴尔干之旅的动力之一。
所以,当真的看到“电影《桥》中的那个桥”,其激动和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只是停留时间太短,还未完全尽兴。
但今生总算亲眼见到了它,我很是满足。
人这一生一定要懂得“知足”,绝不能贪得无厌、企求太多,特别是在这座“英雄桥”和炸毁它的英雄面前。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色桥”、“明星桥”,因为大桥在建成两年后的1942年就被炸毁,它以自己“粉身碎骨”、“舍生取义”的壮举,为消灭德国法西斯做出了贡献。它也因以自己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拍摄的电影《桥》而闻名遐迩,吸引着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红粉丝”漂洋过海前来一睹它的风采,凭吊“二战”中反法西斯的英烈。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对这座声名远播的世界“名桥”的“体重身高”有所了解呢?就让我在此“卖弄”一下吧!


大桥的中文名叫塔拉河峡谷大桥,因建在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大峡谷之上而得名。它位于黑山共和国北部,桥全长366米,主桥拱114米,桥到河面149米,是四十年代欧洲最大的公路混泥土拱桥。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1946年按照原样重建的大桥。
从桥上极目远望,只见蓝天白云,满目青山,美丽的塔拉河从山谷中奔腾流过,这真是个山美、水美、桥美、人更美的好地方。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它的评价是:杜米托尔是一座美丽绝伦的天然公园。后面我会对它有所展示,为“美丽绝伦”提供一点“佐证”。
一个在70多年前就让世界第二大峡谷俯首称臣的“桥”,一定不会是一个“平庸之辈”。单从修建技术难度上讲,它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值得人们仰视它。
用毛泽东那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来形容它跨越峡谷的壮美,是再也恰当不过的。
这里已经成为黑山共和国的一个著名景点。倘若南斯拉夫不解体的话,这座桥无疑会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立在桥头上的雕像为电影《桥》中的游击队长老虎的原型---博日达尔·祖季奇中尉,雕像是这位英雄的母亲玛丽亚为儿子所建,雕像下面是母亲写给儿子的话:你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英雄,这座桥、这条河将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
实际上,这是献给所有反法西斯英烈们的敬语!

桥头还有一座1946年大桥重建时立的纪念碑,纪念大桥工程师的英雄壮举。当年游击队就是在他的引导下,把炸药放在桥梁跨度最短的桥洞下,才使炸桥得以成功。在桥被炸毁的两个月后,德国纳粹得知工程师也参与了炸桥行动,便将他逮捕并带到桥头杀害,而不是像电影中讲述的那样在炸桥中牺牲。

这是桥头一端拉游客去其它景点的越野车,乍一看,像是一辆战地装甲车。不过,这里山路崎岖,且路况不好,有了这样的“山蛮子”,出行会更加安全。
看见桥头这些为游客服务的“小卖部”,让人一下子从历史回到了现实。对照之下,深深感到现在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任何人都要倍加珍惜,拒绝战争,让塔拉大桥长久地横跨在塔拉河大峡谷。
据说,现在来看这座桥最多的是中国人,而中国游客中又以年龄大的居多,我们这个团就是如此。可见电影《桥》在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中的影响有多大。
当然,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看桥,那条与桥同名的大峡谷同样值得一看,不容错过。





这个位于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内的大峡谷,长80公里,深1300米,是仅次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许多游人可能就是专门为它而来,不同于我们,人家看桥可能只是“顺路”,或许根本就不看。
这一家人连宠物都带上了,可见对这里的景色喜爱的程度,同时也把“平等、博爱、自由”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要真正将大峡谷尽收眼底,最起码需要两天时间,而我们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只能用越野车将我们拉到高处,远眺峡谷的雄奇和险峻。
难怪离峡谷不远的山下会建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屋,那主要是给有钱又有闲的人休闲度假准备的。我们虽然很是眼馋,但也只能是望梅止渴。
山下的那座冰川湖叫黑湖,因水色深暗而得名。黑湖长1.2公里,面积0.5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16米,最深处49.1米,其四周是浓密的原始森林围绕,景色十分迷人,在那里垂钓或发呆一定“感觉良好”,可惜我们只是远观,未能近视。


还有这位老兄,一路都挺严肃的他,这时也忍不住与美女夫人秀起了恩爱。从动作和神态表现的还不够自然这一点看,估计这种公开“秀恩爱”的时候并不太多,哈哈!
我倒非常欣赏和喜欢她们这种积极明快、充满阳光的生活态度。人不能一天老是“端着”,有时也是需要“释放”一下的。
大桥的人文景观使我们沉重,森林和峡谷的自然景色又带给我们欢快,为我们提供这两种体验的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可真不愧是世界名园,它以自己的丰富和奇特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游人都爱上了它,让人们满怀期待而来,收获多多而归。
没想到黑山并不“黑”,而且到处尽是“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