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妇之间》开头一句“真是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李克同志夫妇二人的身份背景:
一个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一个是贫农出身,这样的一对夫妇本是和睦的,但为何进城之后会发生那么多的矛盾与冲突呢?
妻子贫农出身,也曾做过封建社会的童养媳,受到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而她周围的人们也都和他一样,处于社会底层,饱受剥削与压迫,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平等与解放,因此在她的骨子里就有一种反抗与革命精神。在进了城之后,他看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都是与农村贫困潦倒的生活截然不同的,她无法接受,对城里男女开放的穿衣打扮,她总是看不惯;她甚至拒绝在饭铺吃饭,因为饭铺太贵;对于丈夫抽支烟,她也毫不留情的批评;还为爱打的小男孩打抱不平……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她本身的反抗精神,她的这些行为都显得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也正因为这,李克同志认为他狭隘,保守,固执,甚至是不可理喻。
当然,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像李克这样知识分子出身的人,对城市本身就有一种向往。他感觉城市中的一切都很亲切,因此他便很快融入了城市生活之中,因为没有身为贫农的那样深刻体会,他永远不知道、也不会关注在饭铺吃一顿饭钱顶农民吃几顿。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压迫,他永远也不知道农民对压迫者的痛恨,他更无法理解妻子对于要改造城市的决心,他也不知道当妻子发现他变了、被改造了的时候那种愤怒,所以争吵开始了,矛盾产生了。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他们阶级差异所导致的,他们的阶级要求不同,从而引起了分歧与矛盾。
但这种矛盾在之后发生的事情中也有所缓和,通过小娟被误会偷手表一事,妻子似乎看到了弱势群体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从小娟身上,她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许多个像他们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她去向小娟道歉,一方面是她真的误会了小娟而心存愧疚,
另外还有对小娟同情,以及她发现自己改变不了现实的无奈。故事的最后,她对李克同志说,她犯错误了,被批评了,这时她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那种顽固和强硬,她认识到了自己在“改造”工作中的急躁与激进,也在充分反省自己的不足。总之,与其说她在反思自己,倒不如说是她在现实面前妥协,她在“改造城市”的过程中逐渐被“改造了。”故事也随着女主人公的妥协而结束,夫妇之间仿佛也和好如初。
不过,在我看来,小说是把知识分子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简单化了,矛盾以夫妇之间的关系和好而告终,但实际哪里会有那么容易?小说以李克这一知识分子的口吻来叙述他们夫妇之间的故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去评判一个农民,这本身就有一种站在高处向下俯视的感觉,具有不平等性。而且,文章主要讲述妻子是如何从“改造”变为“”被改造”的过程,以妻子反省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告终,却很少描写作为知识分子的李克同志对自身有何反思与转变。仿佛妻子的反抗与改造就是激进的、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本身就带有一种阶级倾向性,具有一种政治立场,缺乏文学性。我想这也是这篇小说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这篇小说也揭示了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就像文章开头一段说的那样:“这真是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李克夫妇在当时社会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需要调和与解除,而农村融入城市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重视与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从小说之中妻子刚开始对城市生活的态度,我们可以分析出,或许在像“妻子”这样的农民心目中,城市里的人们就像旧社会封建地主阶层一样,是充满剥削的。所以她才决心要改造城市,由此可见,她对一些阶层概念的模糊,她的“改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一现象也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