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73年前扭转中国命运的北京双清别墅

标签:
双清别墅毛泽东香山公园旅游历史 |
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曾发生过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大事。
我们进了香山公园东门后,按路标指引,往西南走,爬过曲径通幽的长长山坡,山坡上有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极为幽静别致的庭院,这就是著名的双清别墅。
这里早在金代时就是皇家园林了,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又在这里建了一座静宜园,不过在晚清时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了。
到了民国,曾担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为了安置河北的受灾儿童,在香山创办了一座香山慈幼院,收养了400多名孤儿。
这座双清别墅,就是当时熊希龄在香山的住处。
关于“双清别墅”的们,得名的由来,是因为此处有两眼泉水,清澈甘甜,乾隆皇帝就亲笔题词“双清”;于是,熊希龄就给这座别墅起名叫“双清别墅”。
我们沿着石头台阶,拾级而上。
看见一个石门,门上“双清别墅”四个绿色大字很是醒目。
1949年3月25日,中央各机关从西柏坡进驻北平,本来李克农给毛泽东安排的住处是在颐和园,而且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把颐和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调走了,游客也不允许进入。
但是,毛泽东知道后,非常生气,说不能因为我住在这里,就不让老百姓进来,颐和园不是我一个人的颐和园。因此,毛泽东当天晚上就搬去了香山,住进双清别墅。
当时,毛泽东住进香山而没有住进中南海,主要原因是这里隐蔽安全,因北平刚刚解放,城里还有残余敌特,青岛还没解放,敌机随时有空袭的可能。
入得门来,但见院内有个几十米见方的池塘,池中水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自由嬉戏。
池塘边,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似顶华盖,
为树下的一座红色的六角亭提供了清凉的树荫。
六角红亭的北侧,是一排坐北朝南、红窗白墙的清代风格房屋;毛泽东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半年。
一走进毛泽东故居,一张毛泽东读报的照片映入眼帘。
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是:1949年4月21日,在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中共代表团提交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后,毛泽东、朱德在双清别墅签发命令,指挥百万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挥师南下,向全国进军。
4月24日上午,毛泽东得知人民解放军已经进驻南京“总统府”的捷报,一夜未眠的他睡意全无,兴奋得诗兴大发,在院子里踱来踱去,
不断吟诵着自己即兴创作的辉煌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碰巧的是,一直跟随中共中央执行摄影任务的徐肖冰那天也在现场,于是,他悄悄地按下快门,拍下了毛泽东阅读报纸的镜头。快门的“咔嚓”声还是惊动了毛泽东,他抬起头来,朝徐肖冰微微笑了笑,又埋头读起了报纸。
就这样,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六角红亭边读报纸的珍贵历史瞬间保留了下来,让全国人民永远地记住了那个非常时刻。
毛泽东故居中间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堂屋,红漆木板地面,东面的墙角处放一张办公桌,四周靠墙摆放着长沙发和木制的圈椅。
这间屋子就是毛泽东办公的地方,兼做会议室和会客厅。
3月25日入住双清别墅的当晚,毛泽东刚睡了一会儿,就叫值班卫士。原来,毛泽东睡惯了木板床,现在躺在软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让值班卫士们几个人把床垫抬到堂屋,躺到木板床上,他才渐渐安睡。这是毛泽东到香山后的第一夜。
第二天,值班卫士找来木匠做了一张木床板,放在西屋的床架上。从这天起西屋就成了毛泽东一个人的卧室。
如今,毛泽东当年在此居住时的陈设仍旧摆在那里,那些墙上挂着的大幅作战态势图、宽大的木板床、衣架上打着补丁的中山装、床下磨出洞的皮拖鞋等简朴物件,都在默默诉说着历史。
在双清别墅,毛泽东日理万机,统帅诸多大事,完成诸多大事,例如:
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就是在香山双清别墅内指挥得最大的一次战役,它是向全国进军的第一步。
在这里确定了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662人的大名单。
在这里提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里确定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商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提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议。
在这里接见了党内许多高级领导干部和外国友人;还会见了许多党外民主人士。
毛泽东对民主人士很尊敬,十分亲切有礼。一听说哪位老先生到了,马上出门到汽车跟前迎接,亲自搀扶下车、上台阶。
有一次,毛泽东出门迎接李济深,一见面李济深就夸毛泽东了不起,毛泽东扶他进门坐下后说:“李老先生,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互相都了解,不要多夸奖,那样我们就不好相处了。”
毛泽东在双清别墅期间,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即《论人民民主专政》。那是1949年6月中旬,即将迎来建党28周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期,毛泽东觉得很有必要写一篇纪念文章,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秘书田家英。
不过,毛泽东对田家英写的稿子不是很满意,就足足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毛主席足不出户,最终亲自动手完成了这篇长达8000多字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有时就到院子里散散步,伸伸胳膊,踢踢腿,扭扭腰,活动一下身体。有时也到亭子里坐坐,偶尔也到水池南岸的平台上走走。
双清别墅还记忆着一代伟人的浓情。
六角形凉亭中间有一张石桌,桌子周围和亭子外面有几个供人们坐的“瓷鼓”。
在六角形凉亭发生了许多故事,上述那张毛泽东读报的经典照片就是在六角形凉亭拍的。
读报照片拍完后,毛泽东站起身说:“解放南京了,不要我一个人高兴,大家都该高兴嘛!来,照相也要一起照。”说完,毛泽东又同工作人员合了一张影。
在双清别墅期间,毛主席还难得地享受到了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
在六角形凉亭,毛泽东经常与大儿子毛岸英在六角形凉亭聊天。
毛泽东还跟女儿李敏一起做游戏、看相册,尽享天伦之乐。
毛泽东很关心工作人员,还以拉家常的方式搞调研。
一天,卫士马武义看到院内的一棵大树上有一个喜鹊窝,担心喜鹊叫声影响毛泽东休息,就准备爬到树干上捅掉喜鹊窝。毛泽东见此,赶忙叫他停手,叮嘱道:“不要捅了,没事,不小心,把你摔坏了怎么办呢?”
1949年8月23日,毛主席搬去了中南海菊香书屋,离开了生活5个月的双清别墅。
(部分专业说明参考网络资料,历史照片翻拍于“香山革命纪念馆”及网络;更多精彩图文请关注我的微信chy64943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