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2019-10-24 07:38:31)
标签:

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人民大会堂

历史

傅抱石和关山月

旅游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贵宾必经之地迎宾厅迎面墙上,悬挂着一幅著名的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这里还铺有人民大会堂最大的一块地毯,宽16米,长23米,重3吨多。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由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这幅作品,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为题材,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画面上的一轮红日,金光灿烂,普照着大地。高山大岭,白雪皑皑,万里长城,逶迤起伏,莽莽黄河,奔流不息,气象万千。

画作左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挥毫的“江山如此多娇”题词。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

古老的长城,奔腾的黄河,蜿蜓的长江,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所有的这些都跃然于画上。其中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冉冉旭日展示了新中国灿烂的前程,画中似乎描绘了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但仔细看,又不完全像五岳,这些都象征祖国江山的雄壮辽阔。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这幅画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因为它描绘的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物。虽然画面上也出现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景物,但它们都不是具体景物的写生。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就布局构图而言,这幅作品非常有其独到之处,作者运用了西洋绘画和传统绘画的透视法,成功地把二者融会在一起,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空间中,近景是草木葱茏,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是冰山雪岭,一派北国风光;在时序上,跨越了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还有绵延不尽的崇山峻岭,莽莽无垠的肥沃原野,奔腾的长江、黄河,蜿蜒的万里长城,以及世界屋脊上的巍峨雪山,其视野纵横万里,只在航天飞机上的视角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在此一眼望穿。这种表现方法是中国画家的大胆独创整幅画作境界恢弘。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今天特意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为大家披露一点《江山如此多娇》创作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落成了十大建筑,最宏伟的是人民大会堂。中央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来京,按建筑布景需要分别作画。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受邀分别各画一幅山水画

从北门拾级而上的步入宴会厅必经之地的迎面开阔大墙上,因来不及布置大型浮雕,需改用国画替代

国务院批准了郭沫若与吴晗的建议:以毛泽东作的“沁园春”(咏雪)的词意为题材,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决定由已经到京的傅抱石和关山月来完成。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傅抱石(1904—1965),中国近现代画家、美术理论家、篆刻家。祖籍江西新余人,生于南昌。1933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美术学校攻读东方美术史,兼学习工艺、雕刻、绘画等。回国后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擅画山水、人物,崇尚革新。代表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大涤草堂》、《潇潇暮雨》等。著有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绘画之研究》、《中国美术年表》等。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关山月(1912—2000),中国现代国画艺术家,广东阳江人,早年拜师于岭南画派的奠基人高剑父;1948年后,任广州市艺专教授兼国画科主任;1958年后,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国画系主任,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其代表作有《江山如此多娇》(与傅抱石合作)、《绿色长城》、《俏不争春》、《漓江万里春》等。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图为当年的稿)

接受任务后,傅抱石和关山月便开始构思画的草图。两个月的时间里,两人每天都在一起研究、交流,并互相提意见、反复修改草图。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有一天,陈毅、郭沫若、吴晗和齐燕铭来了解创作的进度。当时,草图一稿、二稿、三稿都未能通过,大家陷入了苦思。傅抱石便“题材实在太大,不大好把握”的感叹。

陈老总笑着说绘画也跟作诗一样,首先要立意。江山如此多娇!首先在画面上必须突出一个字,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西南北,又要体现四季变化的春夏秋冬不仅要表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而且要描绘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要有江南,又要有雪山。只有在这的气势中,才能体现出来。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关于画面上空间要不要出现太阳的问题,郭沫若指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指的是1936年,而现在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画面上当然应该出现太阳。应在画上出现大海波涛滚滚,升起一轮红日。

大家一致同意郭老的看法。于是两位画家重新修改草图第四稿草图终于通过了!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在全面展开作画时,画幅要求高五米半,宽九米,计有50平方米,荣宝斋的老师傅甲三十多张清朝乾降年间的“丈二匹”宣纸拼接而成,足足有铜钱一般厚,在画厅里立起一块约3米高、9米宽的大画板,上下设9米长的两根轴,先把纸卷在上轴,从下端开始逐段往上画,纸随着往下卷,作画时是看不到全貌的。

傅抱石作画所用的大笔和排笔的竿子,荣宝斋特制的,1米多长,像扫帚一样调色用大号搪瓷面盆,一摆就是五六个。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希望赶在国庆节之前完成这幅旷古未闻的巨制。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图为当年的送审稿)

傅抱石和关山月的画风分别属于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所以作画前,郭沫若特意叮嘱两位画家“一定要保持各自的风格,但又一定要使画面求得和谐统一。”   创作过程中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人互相尊重对方擅长相辅相成关山月画前景的松树和远景的长城雪山,而流水瀑布则由傅抱石来画。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傅抱石后来在《北京作画记》一文中如此追述:“我们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的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和我的奔放、深厚为一体,而又各具特色,必须画得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绝不能有一点纤弱无力的表现。”

正是两位画家这种互尊互让的作风,使画面保留了不同的个人风格,从而达到了最佳艺术效果。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大画完成后,裱在地板上,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站在门口也看不到整体效果。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同自然景观。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9月中旬,周总理来到人民大会堂现场作最后的审定。周总理仔细地从各个角度观察了大画,在赞扬的前提下提出了意见:“若是这幅画悬挂起来,这个红太阳必定显现不出她的宏伟,其标志意义也就显现不出来了!你们看,我说的对不对?”总理还建议要用最好的朱砂上色,才能永葆光辉。

两位画家,立即动手修改,将画幅扩大到宽9米、高6.5米,画中的太阳也加大了一倍总理看后,高兴地说:“好嘛,这才体现其巨大的气势嘛!”

周总理不仅对画作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同时还给予两位画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为他们准备了茅台酒。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傅抱石和关山月不分昼夜地工作,直到9月下旬,才算基本完成了这幅巨作。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创下了历史记录,画面右上角的一轮红太阳的直径就将近一米。

傅抱石后来较详细地作了描述:“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蜒。右上角的太阳,红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使人感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巨作创作完成了,只是未题款。总理说,要请毛主席亲自题字。

关于毛主席亲题字,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是,当时毛主席正在外地考察,不在北京但毛主席还是高兴地在百忙之中题写了四份“江山如此多娇”,还在有的字旁打了圈,有的画一两个圈,有的画三四个圈,回函中写道“供选择”。大家猜想,大概圈圈多的一定是主席自己感到满意的,不妨就挑圈多的字拼起来,果然十分和谐。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但是据关山月回忆,是这样一种情形:就在画作完成的第三天,总理陪伴毛主席来到创作厅。当毛主席刚走到门口时,傅抱石和关山月急忙迎出去,与毛主席握手,表示欢迎。周总理分别向毛主席介绍两位画家的名字。毛主席笑着说:早就听说两位画家的大名了。进到大厅,刚落座,傅抱石就向毛主席介绍我们的创作意图:近景青山绿水,代表祖国的南方,远景的冰天雪地是代表祖国的北方,中以长城、黄河贯穿,这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动脉,画上两大动脉,使整幅画面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象征我们伟大祖国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毛主席听后微笑点头,说:“独具匠心呵!”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关山月上前指着红太阳,补充说明其象征意义,并且郑重表明,这个红太阳是遵照总理的建议画这么大的。毛主席听后,看了一眼周总理,说了一个:好!关山月赶紧说,今天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这时周总理在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便站了起来,傅抱石连忙将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这是毛泽东一生惟一为绘画作的题字。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正宇负责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放大描摹在画面上,整整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完成仅一个“娇”字就将近一米。

最后,毛主席的四幅书法中的三幅分别送给关山月、傅抱石、张正宇个人珍藏。另外一幅则存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档案资料收藏。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1959年9月29日晚上,大画《江山如此多娇》装裱完毕,赶在国庆十周年的盛典之前悬挂在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这就是以后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经常接见外宾合照的地方,也是值得人们怀念和向往的地方。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大画装裱上墙后,以恢宏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和昂扬向上的主题风貌,赢得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不同文化层次人士的欣赏、赞美,也立即成为许多报刊竞相报道、登载的内容,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外宾时合影的背景而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介中,从而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家喻户晓,同时也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章。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傅抱石所领导的江苏省国画院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当选为江苏省1959年度先进工作者,并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江苏省“群英会”,戴上大红花,还当选为全国群英大会代表。傅抱石还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出席国庆招待会,并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国庆观礼。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历经三十多年后,由于岁月沧桑,《江山如此多娇》原作的画面发黄变旧,因漏雨,也造成画面局部损伤,且由于人民大会堂内气流的影响,原作多处出现了裂口。鉴于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作出决定,临摹复制一幅《江山如此多娇》供悬挂使用。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人民大会堂领导经过反复比较,决定由荣宝斋接手临摹。临摹结束后,分别邀请在北京的山水画家何海霞与白雪石审定临摹质量。俩画家认为临摹品能够忠实于原作,较准确地表现了原作的基本精神面貌。有关方面把相关情况和两位的意见汇报给中央有关领导后,中央有关领导认为可以代替原作。

随即由荣宝斋裱画专家精心进行装裱。装裱以后,在人民大会堂悬挂原作处搭好架子,把临摹品先卷起来,自上而下,粘一部分,展开一部分,一点儿一点儿直到全部展开。于是由荣宝斋临摹复制的《江山如此多娇》在人民大会堂迎宾厅,开始代替原作,继续迎接国内外的宾客。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后来,人民大会堂的领导也邀请原画作者之一的关山月先生来鉴定临摹品的复制效果,也得到了关山月的首肯。

1990年夏天,原作已经被人民大会堂悄悄撤换,取而代之的是北京荣宝斋临摹的复制品,而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原作,被人民大会堂精心珍藏了起来。由于这件事没有对外宣布过,这件复制品从挂出又历经了十几个春秋,直到21世纪这个秘密才被揭晓。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尼克松。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主宾在《江山如此多娇》前合影留念;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二十一世纪的一个艳阳天,某位牛人亦跟随伟人的踪迹,在《江山如此多娇》前留影……

人民大会堂名画《江山如此多娇》背后的秘密……

部分专业说明与历史图片来源媒体公开报道更多精彩图文请关注我的微信chy649432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