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后感:《古登堡星汉灿烂:印刷文明的诞生》

(2019-03-14 01:12:50)
标签:

读后感

文化

媒体

《古登堡星汉璀璨》一书语言晦涩难懂且不够流畅,一句话往往要阅读两三遍才知其奥义,但是在阅读本书时我联想到了很多书,觉得这本书许多观点与其他书籍有相关之处,特引以讨论以加深对本书重要观点的理解。

麦克卢汉这样描写口语媒介向文字媒介的发展:表音文字技术的内化使人们从听觉的巫术世界转化到视觉的中立世界。他认为听觉依赖的是隐晦神秘的共鸣,因此缺乏对世界的有效解释,这就不难理解在文字产生以前为什么这么多“创世纪”造人”“灾祸”等内容的神话传说,口语社会的人们只能以自然的神话来解释世界;在口语社会,人类通过语言传达指令、教诲、经验等等,生活在一个过度敏感的“热世界。我想到《美丽新世界》中不同种姓的婴儿在育婴房接受的“睡眠教育”,婴儿熟睡时会不停播放《性学大纲》《阶级大纲》等书籍,睡醒后还要重复4050遍,每周按时播放。主任认为“睡眠教育”这一暗示最终构成了孩子及其成年后的心灵。作者赫胥黎显然是承认语言的“巫术”功能的,他认为语言一遍又一遍的暗示最终会决定人的心智,而语言这一暗示作用的发生也依赖于听觉产生的共鸣。文字影响言语观念 ,文字的出现使鲜活、共鸣、积极、自然的言语观念转变成精神层面的意义或含义,语言的动态特征静态化,失去了表达情感的抑扬顿挫和语气。因此视觉“中立”了,但也“冷漠”了。

我认为麦克卢汉的这一观点就是表述媒介对人类世界观的影响。卡西儿曾说:随着人们象征性活动的进展,物质现实似乎在成比例地缩小。人们没有直面周遭的事务,而是在不断和自己对话。他们把自己完全包裹在语言形式、艺术形象、神话象征或宗教仪式之中,以至于不借助人工媒介他们就无法看见或了解任何东西。

李普曼著作《舆论学》中也有相似的表述:人们总是依据自己头脑中所固有的一幅现实图景对现实做出反映,而随着现实世界日趋复杂,人们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大众媒体提供的材料日积月累地形成了一幅现实图景。而大众传媒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他们的想象来描绘现实,这就构成了“拟态环境”。

还有尼尔·波兹曼在其《娱乐至死》中也说,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显然,媒介不仅充当人际交流的桥梁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桥梁。人,看不到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来源于知识储备,经验架构。例如在没有人告诉我们河流是河流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们只能用体态姿势表示,这时就是所谓的“体语传播”,但是有一天有人将它命名为“河流”并获得大家公认之后我们才重新认识它,并铭记于心,一代代传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自然意义上的河流抽象化,附着上“河流”这一象征意义,从此之后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符号世界”中,我们脑海中存储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一个个代码符号。

语言和文字(书写)对人类世界观的影响当然不同。书写带来了人与人对话的新形式,因为人们说出的话不仅听得到而且看得见。语言是稍纵即逝的,一说出就消失了,但是书写使语言凝固下来,人们可以看得见,就能对此做出优劣好坏的评价。尼尔·波兹曼将文字的出现与钟表的发明等量齐观,钟表相当于把时间从大自然界中抽象出来,成为可以精确计量的存在。同样,语言就像是飘散在空气中的水汽,文字将其抽象出来刻在竹子上、帛上、纸上,人们在纸上听到了语言的回音,不需要苦苦回忆,这样的一小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人类不再生活在过去,而是向前走,历史的进程也从此改变。

同样,媒介能改变社会结构。在口语社会,人们认为年长而记忆力强的人是“高智商”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人,因为在口耳相传的社会,知识依赖于记忆,年长而记忆力丰富的人当然是学识渊博的人,所以我们会发现原始部族中的首领总是年纪一大把,胡子一大把的长者。而在书写社会或者印刷社会,学识渊博的认识人是认字读书多的人,那些能背出3000条名言警句的人顶多是个怪人或者有某种癖好。印刷社会中的领导者往往是学富五车,熟读万卷书的人。同时由于印刷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印刷品广泛传播在各类人群中,形成一种没有阶级之分的、生机勃勃阅读文化。不难想象,在今后的“电子社会”,人们眼中的精英往往是那些外表光鲜,言语幽默能娱乐大众的人,但是那些有真才实干但是外表有缺陷的人得不到他应有的舞台。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也表达出这样的隐忧,美国总统是昔日好莱坞的演员,播音员在吹风机上花费的时间比在播音稿上花的时间多得多,外形设计师的兴起和讲稿作家的没落,读者再没有耐心听冗长晦涩的演讲……在电视这一媒介的作用下“公众话语解体并向娱乐艺术转变”。就像人们说的“现在是个看脸的时代”,明星甚至普通人整容“风起云涌”,娱乐节目甚嚣尘上,受欢迎的是那些拥有娱乐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最让人乏味的是严肃演员。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认知因媒介的改变而改变。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信息。”意思是信息渠道介质本身的特征会影响人们的信息接收和社会认知。在语言媒介时代媒介传达的是听觉,文字媒介时代和印刷媒介时代传达的是视觉,而在如今的电子时代媒介传达的是形象。文字(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因此波兹曼十分担忧印刷媒介的没落会导致公众话语的内容和形式向娱乐转变,历史也证实了他的担忧。在这个电视时代,终将会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至此我对“表音文字技术的内化使人们从听觉的巫术世界转化到视觉的中立世界”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古登堡星汉璀璨》这本书实在难懂,即使只是理解这一个观点就极费心力,但是确实受益良多,我认为真正的阅读就是在这样刻苦琢磨中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