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钱币欣赏-简单明了的秦币,错综复杂,眼花缭乱的汉币

(2016-12-02 13:24:53)
标签:

历史

收藏

图片

秦汉货币

五铢钱

公元221年,嬴政政治上统一六国,当时秦帝国版图内六国遗留且仍在流通的货币,使秦始皇深感即使政治已统一,但仍不能掌控经济上的统一。遂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史记·平准书》谓:“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即币分二等,黄金为上币,以溢为单位(二十两为溢);以铜钱为下币,重为半两,文(货币标明重量)、重(货币实际重量)一致;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由国家垄断。原来形、质各异的战国货币至此退出流通领域。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2/3ee8d76612ce46a08c4187e4260b4d34_th.png

  秦金币半两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2/3ee8d76612ce46a08c4187e4260b4d34_th.pn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2/8e87b397bcab41d5853d7f5d0282a7f6_th.png

  二、汉承秦制,在货币方面也基本如此。汉代也以黄金与铜钱为主币。但改黄金的计量单位为斤,不再称镒。凡云“一金”,即黄金一斤,故《史记·平准书》云:汉以“黄金为一斤”。

  汉代金币五铢钱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2/822df1ccaec94c029f17d82f64774083.png

  至于铜钱,汉初,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名曰榆荚钱,重三铢,较秦半两钱重十二铢者,四钱当秦一钱而已。黄金与铜钱的兑换率,为每斤黄金当钱一万。

  榆荚钱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2/e296dbcb962948e89c02640711c6922a_th.png

  汉武帝曾铸黄金为麟趾马蹄形金,故颜师古说:“今人(指唐人)往往平地中得马蹄金,金甚精好,而刊制巧妙。”直到今日,仍有地中得马蹄金者,由此可见武帝时已正式铸造了金币。

  又由于每个金币的重量一定,都为一斤,故每一斤黄金,又称为“一金”,百斤黄金则称“百金”,千斤黄金则称“千金”,余以类推。是以西汉史籍中屡见“百金”、“千金”等词,既省“斤”字,又去“黄”字,其实皆黄金,往往用于赏赐、交易、罚款,也用于计算财产和贮藏,表明汉代的黄金确已具备了作为货币的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与支付手段等职能。奇怪的是,在西汉时普遍使用的黄金货币,到东汉时已极少见,而且日益退出了货币领域,变成了稀罕之物。

  出土的马蹄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2/209c311b94b94b5fadbfe201df65329d_th.png

  出土的马蹄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02/c53ea556029e4e53aabaf291aa420eae_th.png

  三、汉代变化较多的,是铜钱问题。汉初以秦半两钱难用,改铸每钱重三铢的榆荚钱。由于钱太轻,加上“不轨逐利之民”的囤积居奇活动使物价上涨,“米至石万钱”。于是,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行八铢钱”。八铢钱属于半两钱的一种,法定直径依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可知必在1.86厘米以上,依法并无法定重量,但大致为八铢重。其因汉高帝荚钱(一铢)型制过轻而加以发行,后以八铢钱价值过高,对小额贸易极端不便,故旋于吕后六年废止,改行五分半两钱。

http://p9.pstatp.com/large/127d0001e03f9e36476a

  但到了六年(公元前182年)六月,又“行五分钱”,应劭认为是恢复汉初榆荚钱。

  五分钱图示

http://p2.pstatp.com/large/11f80004cce36a3e21dc

  到“孝文五年(公元前175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史记·平准书》载此事作:“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据此,益知高后六年所“行五分钱”,确为“榆荚钱”。

http://p3.pstatp.com/large/11f80004ce5ba7b753cf

  到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罢三铢钱,行半两钱。”又《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作建元五年,“行三分钱”。元狩四年(公元前125年),又“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

http://p3.pstatp.com/large/12790001ea9e11d19953

  次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自此以后,无改易五铢钱者。观上述铸钱的轻重,变化不已,最后才定于五铢。直到平帝元始中,先后共铸造五铢钱共二百八十亿万余。下及东汉,仍如旧铸五铢钱行于世。至东汉末期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四出文钱”,而其重“犹五铢两”,只是在形制上作“四道,连于边轮”而已。“四出文钱”之名即由此而来。四出五铢,亦称"角钱",五铢钱的一种,铸行于东汉晚期。其钱形、钱文与东汉早期"五铢"相同,但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

http://p3.pstatp.com/large/11f80004d1f6073817c8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六月,“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五铢钱之通制才被破坏。

http://p1.pstatp.com/large/11f80004d6e970021fe3

  四、汉代货币制度变化最大而且种类繁多的时期,莫过于西汉武帝时期与汉末王莽时期。以武帝时期而言,不仅如上述在铜钱重量方面变化不已,而且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了一次币制大改革,增加了以银、锡造的“白币”和以皮革造的皮币两大类货币,并提高其与铜币的兑换率,其目的既在解决财政困难,也在于经济上打击大量贮藏缗钱的富商大贾以及诸侯王的势力。

  银、锡造的“白币”

  http://p9.pstatp.com/large/127d0001f14a014bc2b4

  《汉书·武帝纪》云:“(元狩)四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河西、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白鹿皮金

http://p1.pstatp.com/large/11ff000544ad36b1a05e

  纹龙‘白撰’白金。汉武帝时期又造银、锡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直三千;“白撰”第一个是重八两,上面有纹龙,一个值三千铜钱。

http://p1.pstatp.com/large/11f80004db2d8ee10934

  纹马白金,汉武帝时期制造第二种白金:是以重量稍微轻,叫差小,四方形的,上面纹有马,一个值五百铜钱。

http://p1.pstatp.com/large/11f80004db4c1f924dd6

  纹龟白金,汉武帝时期制造的白金第三个曰:复小,椭圆,其纹有龟,一个值三百铜钱。”这一变革实行后,盗铸者不可胜数;

http://p3.pstatp.com/large/11ff0005460167e83059

  五、西汉之末,王莽改制,其中也包括对钱币制度的改变。其主要作法是:“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

http://p2.pstatp.com/large/11ff00054dc765107f8c

  一刀直五千’的错刀。王莽时期为了掠夺财富,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钱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

http://p2.pstatp.com/large/11ff00054f5c8f296d77

  ”

  “金货“图示。王莽正式建立新朝后,又一次改变币制,一方面“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另一方面又大造新币。分为“金货”、“银货”、“钱货”、“龟宝”、“贝货”、“布货”六个种类,每类又有不同名目,一共达二十八品,总称为“宝货”。以金货而言,规定:“黄金一斤,直钱万。

  “金货“图示

http://p1.pstatp.com/large/127d0001fd6352e91cfc

  “银货”图示。”以“银货”来说,又分二品:“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http://p1.pstatp.com/large/12790002000d987f8b3a

  龟宝四品图示。以龟宝而言,“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货币有”元龟“、”公龟“、”侯龟“、”子龟“,称为龟宝四品。

  龟宝四品

http://p3.pstatp.com/large/11ff00055c96dac6b7d6

  贝泉图示。”以“贝货”而言,“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http://p3.pstatp.com/large/11f80004f0179f0ccc56

  王莽货布图示。至于“布货”,又分“大分、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如此繁杂的币制,又加上复古倾向,彼此之间兑换率不均等,必然是行不通的。

http://p3.pstatp.com/large/11ff00055e6274bb957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