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思考与未来展望

(2018-01-03 09:01:12)
分类: 论文评选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思考与未来展望

五七〇二中学     董英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经有2 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共同解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一些浅显的思考。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现实困境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得到普及,但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标准的连贯性缺失

    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各个学段都默认为零起点,造成各学段间教学内容重复,缺乏连贯性与一致性。所以,尽管高中阶段有了课程标准,但具体实施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2、教学与课标之间有差距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初衷是:在理想状态下,各高中开齐五个选修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教师提供咨询和正确的引导。实际上,多数高中都是由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如师资、机房、设备等因素,自行指定开设课程,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3、课堂效果需要改善

    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听教师讲课,喜欢上网和游戏,但不喜欢做作业,这一点我们从上学期的问卷调查中就已经看的非常明显了。我想,现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但是,更多的还应从学科教学自身反思。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变了,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多了,若还是按老一套实施教学,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不感兴趣。这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大家应该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未来展望

    1、尊重学科就是尊重自己

    现行的高考制度背景下,各高中对于高考中没有出现的科目关注较少,这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不理想的一个原因。可是,反过来思考,没有高考的压力,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探索一些新的教法,实践一些新的理念,如果信息技术课开设得有特色了,学校一定会大力支持。所以,在座每位老师一定要充满信心,不能在思想上先把自己的学科边缘化了,不尊重自己的学科,就没人尊重我们。

    2、培养兴趣是摘得硕果的开端

    “钱学森之问"被媒体推到领导办公桌和公众面前之后,许多教育领域的改革者都在尝试变革。北大附中王铮校长与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力推的选课制与走班制,山东崔其升校长的杜郎口模式,上海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核心目标都是一致的: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展示各方面的能力提供舞台。大家一定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能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兴趣的发现者与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特长所在,重点发展学生该方面的智能。有些学生喜欢程序设计,有些学生喜欢图形、图像设计,教师发现学生的智能倾向后,在其他方面的要求就要适当降低,重点培养学生的特长。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我们一定不可忽视。

    3、站在前沿方可掌控命运

高考制度的变革已经成为必然,新的高考模式将从2019年逐步开始实施,这种新的考试模式,必定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科目,可选科目里会出现信息技术等现在高考模式中没有的科目。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五所高校准备联合开设十几门大学选修课;人大附中近十年来每年为学生开设一百多门校本选修课,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学科,这些做法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提醒我们,看清前沿,主动适应,我们的教育之路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从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领域也是产生创新成果较多的领域。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学科将成为优先改革与尝试的科目,其学科地位、师资力量与硬件建设等各方面都将得到加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