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出古诗的韵律之美

(2017-03-13 19:26:26)
标签:

教育

文化

情感

分类: 语文教学


我国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艺术美和情感美的特点。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只有通过有节奏、带感情的诵读,才会体味得到这些美感。因此,在教学中,这就必须传授给学生读出诗歌美感的方法。

(1)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尤其注意生字、难字、易读错的字。

(2)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划分诗歌节奏(可按其意义或音节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如《诗经卫风氓》中“氓之/ 蚩蚩,报布/贸丝”;五言诗每句“二、一、二”或“二、二、一”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七言诗一般“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如杜甫的《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这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把握诗句中音节、语调及变读,适当讲古诗的平仄押韵,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语气,感受古诗的音律美。通过对全诗的诵读涵咏,使学生自然进入赏析古诗。




(3)要通过听范读录音磁带或教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每个节奏后要有轻短的拖音,有极短暂的停顿,以突出节奏;如倾听教师范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要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感情。

在诵读中领会诗歌中表达的感情,学会用内容和感情来判断韵律的轻重缓急,读出节奏声调的时而上挑,时而下降,或短时停顿,或长时停顿;学会语速的选择,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淌中溢出几分哀婉;读出诗歌的情调,体会到一首诗歌的抒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侧,或平淡清长、或深邃绵长;或凄楚哀婉、或空旷悠扬。从而把握好诗句中重读、轻读、连读、缓读,如杜甫的《登高》就应重读(加着重号为重中之重)“急、高、哀,清、白、回,萧萧、滚滚、万、悲、常、百、病、独、艰难苦恨”等音节;连读“无边落本、不尽长江”(加着重号为轻中之重);缓读“万里悲秋、百年多病”等音节。整体看,应轻而流地读前两联,沉而缓地读后两联。这样才能读出情景交融,气象恢宏,意境开阔、沉郁顿挫,格律齐整,对仗精工之美来。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进行语感训练。但训练的措施不能太单一,避免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厌倦情绪,还要注意不宜过多采用齐读的方式。因为在齐读时,学生之间会相互影响,很容易出现语速过快,语调失当等毛病。因此应以个别训练为主,鼓励学生单独诵读,教师从旁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最后读得声情并茂。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