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西安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负
责
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负责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3人)、参与人员、活动照片等。 开题时间:2017年2月23日 开题地点:高陵区耿镇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杨俊峰 评议专家:
宋军良
参与人员:
宋军良 活动照片:http://s15/mw690/006AFARazy79HxKrJuK4e&690 |
|
二、实施方案要点:限5000字内,可加页。包括: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所有的数学问题无外乎是数与形的问题,也是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对象,是数学大厦深处的两块基石。“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在数学解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数”与“形”的信息相互转换,相互渗透,即数量问题和图象性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不仅可以使一些题目的解决简捷明快,同时还可以大大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利用能创造出高效的有趣的数学课堂。“数形结合”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我们相信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一定会引导学生由怕数学变成爱数学。巧妙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尤其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更显其优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思想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率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研究现状: 早在数学萌芽时期,人们在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过程中,就把数和形联系起来了。我国宋元时期,系统地引进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方法,用代数式描述某些几何特征,把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表达成代数式之间的代数关系。17世纪上半叶,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以坐标为桥梁, 创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才得到突飞猛进。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数形结合”一词的正式出现源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这句话深刻的揭露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数形结合是数学发展的需要,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又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概念界定与解读 所谓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具有概括化、抽象化的特点,而“形”有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恰当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在培养直觉思维活跃解题思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
数形结合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形助数”,把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变抽象思维为形象的思维,提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二是“以数助形”,把直观图形数量化,使之更加精确。“数形结合思想”能把数或者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因此,数形结合是数学发展的需要,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不可或缺的工具。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数形结合,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地思考问题,养成多向性思维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变静态思维方式为动态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 本课题是研究数学“数形结合”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而有效地读懂数学中的重要信息,并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对数形结合思维模式的认知,体会数形结合教学对数学知识形成的意义,从而培养图形与空间观念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 道出了数形结合的辩证关系,数形结合简言之就是:见到数量就应想到它的几何意义,见到图形就应想到它的数量关系。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把数或者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认真学习查找关于“数形结合”的相关理论及名师的教学案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定期举行课题组专门会议进行研讨、交流。邀请学科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和指导,不断完善课题的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向,扎扎实实做好研究,最后对研究效果进行提升,形成课题成果报告 ① 如何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让图形更好为理解数学知识提供帮助。 ② 如何在图形教学中建立数学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③ 如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利用数形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需要。 ④ 如何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研究方法: ① 行动研究法:在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展开课堂实践,边实验,边总结,将研究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②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确立调查目的,对象,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有图形的问题时存在的困惑。及时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写出调查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③ 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④ 案例分析法:及时对名师及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立争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组织分工与进度 1.组织分工:
为使课题《“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工作顺利正常的开展,便于研究,现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杨俊峰: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负责课题开题,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结题论文。 刘月和:负责实践研究工作及个案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做好课件、论文、教学案例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郇
商
张 3.课题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从2016年9月开始至2018年9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9――2017.1 )
①
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查阅文献,寻找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整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明确人员分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② 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③ 研读相关书籍,做好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7.2――2018.3) ① 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进行研究。 ② 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修正,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定期进行学习、交流。 ③ 积累素材,做好阶段性小结。 ④ 进行课堂实践与案例研究,收集资料,做好调查报告。
⑤
撰写研究案例及论文。 (3)成果形成阶段 (2018.4――2018.9) ① 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② 对课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五)预期成果 1.实践成果: 2.理论成果: (1)《“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2)优秀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案例、课例。 |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研究背景与现状,概念界定与解读,研究内容与方法,组织分工与进度,预期进度与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研究的层面上看,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实践价值。 1.在课题背景的介绍中,课题组负责人把“数形结合”这一概念解释的非常透彻。“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深刻的揭露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本课题的研究对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值得研究。 2.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形结合”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一定会引导学生由怕数学变成爱数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题界定准确。 所谓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能把数或者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恰当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时,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 4.研究内容与方法切实可行。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数形结合,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地思考问题,养成多向性思维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变静态思维方式为动态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 5.组织与分工明确。课题研究人员老、中、青相结合,各教师一直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课题组负责人杨俊峰,2010年获获西安市骨干教师称号,2012年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刘月和,郇超,商峥,张敏等老师均为区镇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近年来,课题组成员有十余篇论文先后获西安市一、二等奖,并有部分论文发表在教育类刊物上。 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课题组成员如果能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吸取别人的经验,正确的予以指导,多渠道的开展研究活动,无疑是建立了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现状的、科学的、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6.课研预期成果:结题报告、论文、教学设计、过程性资料的呈现,都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 |
|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申请书提交后,得到专家组的审阅,现根据评议专家的意见,作以下说明: 1.“开题活动简况”从开题时间、地点、负责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发稿、活动照片等几个方面予以要求,凸现了课题开题的真实性。 2.“实施方案”要点详实,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概念界定与解读,研究内容与方法,组织分工与进度,预期进度与成果。再现了课题研究的深入性和延续性。 3.“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评估,从理论依据,实践支持,创新之处,研究能力组织分工等方面进行评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指出:如果能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吸取别人的经验,正确地予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多渠道的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建立适合农村小学现状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体系。 4.“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专家意见所作出的计划的调整。在课题的研究方法中,重点体现行动研究法。在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展开课堂实践,边实验,边总结,将研究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确立调查目的,对象,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有图形的问题时存在的困惑,及时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写出调查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有的放矢的进行研究。 5.本课题的实施阶段调整。 申请书课题研究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现在调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本课题研究从2017年2月开始至2018年9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7.2------2017.4)
1.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查阅文献,寻找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整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明确人员分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3.研读相关书籍,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7.5------2018.5) 1.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进行研究。 2.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修正,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定期进行学习、交流。 3.积累素材,做好阶段性小结。 4.通过进行课堂实践,查找学生数学形方面解题困惑,做好记录并进行案例研究,走访调查,收集资料,做好调查报告。
5.撰写研究案例及论文。 (3)成果形成阶段 (2018.6------2018.9)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课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