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课题研究做的主要工作
1、制定学困生界定办法、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提出对被试学生的训练要求、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
2、确定好要研究的知识点,安排好课题项目管理细化表,指定相关负责和实施人。
本课题研究,根据计划课题项目管理细化表,并要求实验教师严格按管理细化表来进行课题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课题研究的群组博客,供教师上传资料,并及时交流沟通。
4、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工作思路是:课题项目细化表收集案例(根据学生的作业本、教辅资料、单元检测卷、小测卷)案例成因分析(教师分析与学生分析相结合)提出解决策略设计相关的练习(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不继地优化)分类上传汇集资料,建立本课题资源库,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案例收集。
研究的工作方法是:及时收集案例,从知识层面和学生的认知心理、行为习惯去分析成因,根据辅导的实际设计相关的练习,并把学生的所有资料收进成长档案袋。
5、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努力使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本课题是本校数学组的研究课题,几个月来,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学习的真实反映,通过课堂上练习、课外作业与平时测试中及时收集学生出现的案例,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6、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已经收集到了相关的案例、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设计了相关练习并对资料已归类整理,初步形成了研究报告,并开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从而实现转化学困生的目标。
二、初步取得的成果
为了摸清我校学困生在年级、班级、学科、总成绩段上的分布及学困原因,为学困生诊断研究和分类转化提供依据,同时引导全体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生存状况,掀起学困生研究热潮,我们“学困生转化”课题组组织了“学困生调查”活动。
◆调查结论
1.我校学困生致困诱因有以下特点:
(1)没有因“不喜欢科任教师”而致困的。这说明学生对科任教师还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很不错。
(2)有37%的学生因“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而致困。
(3)有28%的学困生因“父母在外,家里无人监管”而致困。
(4)有21%的学生因“基础太差,跟不上”而致困。
(5)有10%的学生因“课程太难,很畏惧”而致困,有4%的学生因“没兴趣,不想学这门课”而致困。
2.我校学困生解困的重点应放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基础补习两方面,同时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学困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