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方案

(2016-12-08 15:54:24)

如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的公平,不能只培养尖子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但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有迟速”,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作为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特别是我们乡村学校,班级中的确存在着一群“学困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招致老师、家长的冷眼乃至训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进而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

在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教学,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需要、兴趣、自主性、创造性都被忽视了,从而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形成了学困生。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带进课堂里,溶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愉快学的扎实,并能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逐步构建自己的好学认知结构。

二、研究设计:

1.课题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消除学困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

对“学困生”的个案研究,激发其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培养学习热情,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的有效学习。

在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了解并掌握各个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真正原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比如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还是因为基础较差,还是学习态度问题,再者是家庭因素。

学习者缺乏必要的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方法与生活隔离,导致教师创设的情景(境)不能唤起以往生活经验,因此,未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也就未能感悟自身的主体地位,学习不主动,思维未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被动,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通过学情调查问卷,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利用个别谈话、观察调查等方法了解孩子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科学,还是数学知识结构条块分割,是由心理偏差所引起的,还是由家庭原因,环境原因以及智力原因引起的。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如缺乏学习热情,自我否定,认知水平较低,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心理创伤多,意志脆弱等。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状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多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多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学困生”培养感情,加强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也才能培养起他们健全的人格,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研究安排:

序号

步骤

内容

人员

1

准备阶段(2016.12-2017.1

确定各班级中的学困生名单,宣传发动“学困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小组

  

 贺小林  

 杨艳萍

2

研究阶段(2017.2-2017.8

摸清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为学困生制定一套兴趣培养方案

   

贺小林  

杨艳萍

3

深入研究阶段(2017.9-2017.10

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生兴趣培养方案,整理心得,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贺小林 

杨艳萍

4

 

结题阶段(2017.11)

 

检测方案实施效果,完成结题报告。

   

贺小林 

杨艳萍

四、前期准备工作:

数学学困生,泛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

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子寒”,是对数学学习放弃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做好学困生的转换工作。

对学困生而言,教师更应该加强其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教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拨,对学困生我们更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增加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特确定本次课题为:如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前期做了如下工作:

1.收集、检索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取长补短。并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2.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分析。

3.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对最具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全程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西安市高陵区庙西中学

                                                                                                                   数学组

                                                                                                               2016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