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  第5讲 突触之间——记“神经系统的主要建筑师”谢灵顿(一)

(2016-11-18 21:22:23)
标签:

谢灵顿

牵张反射

突触

本体感受器

圣托马斯医学院

分类: 单元一受体之问

提要:神经递质、受体、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它们要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场所,这就是突触。而“突触”这个概念,就是由谢灵顿提出来的。谢灵顿,用他一生的努力,成就了“神经系统的主要建筑师”这一美誉。

一个文盲无知,一个神经学家;

一个失怙无教,一个受封爵士;

 

一个流氓无赖,一个诺奖得主。

真让人难以相信,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竟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但这的确是事实。这个人就是有着“神经系统的主要建筑师”美誉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谢灵顿(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1952)(图1-7)。

稍微学过一点儿神经生理学的人都会知道“去大脑僵直”、“牵张反射”、“突触”、“本体感受器”等等拗口的名词,相信大家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来努力弄清它们的意义。而这些名词,都是由谢灵顿提出来的。究竟是怎样的刺激,让曾经年少轻狂的谢灵顿转变成知名的科学家的呢?

18571127,谢灵顿出生于伦敦北部的伊斯灵顿。年幼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生长在贫民窟,沾染了一身坏习气,成为了伦敦远近闻名的街头恶少,被人背地里称为“不是好种的恶童”。但是,年少的他却爱上了一个农场的挤奶女工,并激动地向她求婚,可迎接他的不是热情的双臂,而是鄙夷的冷眼,连同刺耳的挖苦:“你这个臭流氓,怎么配向我求婚!我宁可跳进泰晤士河淹死,也不会嫁给你!”好个有志气的女工!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浑浑噩噩的谢灵顿一下子清醒了。不,那个游戏人生,浪迹街头的少年绝不是他,绝不是!掩藏在那个混蛋后面的,一定还有一个人,一个努力、自强、上进、成功的人,那才是真正的谢灵顿!真不知谢灵顿是怎样熬过了那些痛苦的时日,我们只看到他变了,彻彻底底的改变了。他请求继父帮助他继续求学。

22岁,在别人已经大学毕业的年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剑桥大学凯尤斯学院攻读生理学,四年之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是公认的出类拔萃的学生。大学期间,他广泛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诗、作文、打橄榄球、溜冰、滑雪、划船、跳伞等等,无不涉及。

28岁,他前往欧洲大陆,继续深造,师从著名的戈尔茨、魏尔啸及科赫教授,在生理学、形态学、组织学以及病理学方面进行了扎实的训练,为日后独当一面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在这一年,有传言说西班牙一位医生发明了一种疫苗,可以对付亚洲型霍乱,他与同事罗伊教授一起去西班牙考察,结果受到西班牙将军的非难,交了很多钱才得以进入疫区。在疫区,他们又被暴民围攻,幸亏英国领事替他们解了围,但石子也差点儿打在他们的头上。此行他们得到了亚洲型霍乱的标本,并带着这些标本前往德国柏林,向著名的病理学家魏尔啸请教,为防止霍乱作出了贡献。

三十而立。这一年,他成为了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的生理学讲师,从此开始了自己四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生涯。他最初的研究是从一名行动失调而被折磨多年终至死亡的病人的脊髓开始的。接着他又研究一位脑出血后仍存活了52天的患者,然后他将医院作为研究场所,全力研究哺乳动物的脊髓。

34岁,他完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件大事——结婚,新娘是艾思尔·莱特小姐,婚后两人育有一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