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洛伊之梦——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发现(三)
(2016-11-13 10:26:35)
标签:
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传出神经受体药物 |
分类: 单元一受体之问 |
奥托·洛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读大学期间,他就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在他看来,研习古典音乐,可以“开阔视野,激发独立思维”。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痴迷的音乐爱好者。研究生阶段,他又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历史学家,最后,在父母的劝说下,他才转向医学,并且选择了医学基础研究。毕竟,在他眼里,基础医学研究比临床治疗更富于挑战性。
1938年,洛伊获得诺贝尔奖后仅仅两年,纳粹进军奥地利,逮捕了洛伊。原因很简单,他具有犹太血统。危难中,洛伊考虑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他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能不能保留下来。最后,他说服了一名监狱看守,匆匆地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简要记录在明信片上,寄给了《自然科学》杂志。这时,他才松了一口气,感到“难以名状的轻松”,还好还好,研究成果没有丢失。后来,在国际科学团体的大力营救下,洛伊按照纳粹的要求将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金转入其控制的银行后,才得以获准离开奥地利。他先在英国停留,后于1940年被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聘为研究教授,辗转到达美国,开始了为期15年的活跃的学术生涯,直至1961年逝世。
在洛伊87岁时,他才透露自己的发现竟然源自一个梦境。他写道:“这表明,一种思想可以在我们大脑的潜意识中沉睡几十年,之后又突然返回来。它同时告诉我们,有时我们应当相信突然间产生的直觉,无需过分怀疑。”
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只有乙酰胆碱这一种吗?当然不!在随后的岁月中,人们陆续发现了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甘氨酸、谷氨酸等多种神经递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化学,尤其是神经化学的发展。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很少有一种发现,能像化学递质的发现那样,对生理学具有如此巨大的冲击!”这可以说是对奥托·洛伊的成就最中肯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