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糖生产工艺

标签:
生产工艺淀粉糖 |
淀粉糖工艺初步方案
一、淀粉糖
1.1 淀粉糖简介
淀粉糖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酸或酶的催化水解反应生产的糖品的总称,是淀粉深加工的主要产品。
1.2 淀粉糖种类
淀粉糖总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结晶葡萄糖;主要是含无水a-葡萄糖,产量大、生产普遍。
②全糖;利用双酶法工艺生产的糖化液,DE(葡萄糖值)95-98,含有少量的低聚糖,甜味纯正,利用直接喷雾的方法制成颗粒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
③淀粉糖浆;淀粉糖浆是淀粉经不完全转化而得的产品,糖分组成为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糊精糖等。
另外,双酶法制得的糖化液中,加入异构酶,使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所得的产品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果葡糖浆。异构转化率为42%,甜度与蔗糖相同。果葡糖浆分子量低,渗透压大,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工业上,如面包、糕点、饼干、汽水、雪糕、酒类、饮料、糖果、果酱、食品糖浆、医用糖浆等。
1.3 淀粉糖的性质及用途
淀粉糖的性质主要指甜度、溶解度、结晶性质、吸潮性和保潮性、渗透压力、代谢性质、粘度、化学稳定性、发酵性、抗氧化性等。淀粉糖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
食品工业:主要应用于面包、谷物、食品、糖品、雪糕和乳制品、饮料、罐头、果酱等。医药工业:有食品级和医药级两种,口服糖标准低于医药级,同时有的还加入维生素、钙质等以提高病人、老人、儿童服用。葡萄糖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产山梨醇、甘露醇、维生素丙、维生素C、葡萄糖酸、味精、酒精、醋酸等各种产品的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工业。
二、淀粉的酶液化与酶糖化工艺
2.1 淀粉酶
淀粉的酶水解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相应的糖。葡萄糖及淀粉糖浆生产时用a-淀粉酶与糖化酶的协同作用,前者将高分子的淀粉割断为短链糊精,后者便迅速地将短链糊精水解成葡萄糖。同理,生产饴糖时,则用a-淀粉酶和β-淀粉酶,a-淀粉酶转变的糊精被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2.2 液化
液化是使糊化后的淀粉发生部分水解,暴露出更多可被糖化酶作用的非还原末端。它是利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程度,使粘度大为降低,流动性增高,所以工业上称为液化。
由于淀粉颗粒的结晶性结构,淀粉糖化酶无法直接作用于生淀粉,必需加热生淀粉乳,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并糊化,破坏其结晶结构,但糊化的淀粉乳粘度很大,流动性差搅拌困难,难以获得均匀的糊化结果,特别是较高浓度和大量物料的情况下操作有困难。而a-淀粉酶对于糊化的淀粉具有很强的催化水解作用,能很快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范围大小的分子,粘度急速降低,流动性增高。此外,液化还可以为下一步的糖化创造有利条件,糖化使用的葡萄糖淀粉酶属于外酶,水解作用从底物分子的非还原尾端进行。在液化过程中,分子被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范围的大小程度,底物分子数量增多,糖化酶作用的机会增多,有利于糖化作用。
液化的方法有3种:升温液化法、高温液化法、喷射液化法。比较常用的是喷射液化法,即先通蒸汽入喷射器预热到80~90℃,用位移泵将淀粉乳打入,蒸汽喷入淀粉乳薄层,引起糊化、液化。蒸汽喷射产生的湍流使淀粉受热快而均匀,粘度降低也快。液化的淀粉乳有喷射器下方卸出,,引入保温桶中在85~90℃保温约40min,达到需要的液化程度。此法的优点是液化效果好,蛋白质类杂质的凝结好,糖化液的过滤性质好,设备少,也适用于连续操作。
2.3 糖化
在液化工序中,淀粉经a-淀粉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范围的较小分子产物,糖化是利用葡萄糖淀粉酶进一步将这些产物水解成葡萄糖。糖化操作比较简单,将淀粉液化液引入糖化桶中,调节到适当的温度和PH值,混入需要量的糖化酶制剂,保持2~3天达到最高的葡萄糖值,即得糖化液。糖化桶具有夹层,用来通过泪水或热水调节和保持温度,并具有搅拌器,保持适当的搅拌,避免发生局部温度不均匀现象。
2.4 精制
淀粉糖化液的糖分组成因糖化程度而不同,如葡萄糖、低聚糖和糊精等,另外还有糖的重合和分解反应产物、原存在于原料淀粉中的各种杂质、水带来的杂质以及作为催化剂额酸或酶等,成分是很复杂的。这些在职对于糖浆的质量和结晶、葡萄糖的产率和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需要对糖化液进行精制,以尽可能除去这些杂质。常用方法一般采用碱中和、活性炭吸附、脱色和离子交换脱盐。
2.4.1 中和
采用酸糖化工艺,需要中和,酶法糖化不用中和。使用盐酸作为催化剂时,用碳酸钠中和;用硫酸作为催化剂时,用碳酸钙中和。在这里并不是中和到真正的中和点(pH=7.O),而是中和大部分催化用的酸,同时调节pH值到胶体物质的等电点。糖化液中蛋白质类胶体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当糖化液被逐渐中和时,胶体物质的正电荷也逐渐消失,当糖化液的pH值达到这些胶体物质的等电点(pH=4.8~5.2)时,电荷全部消失,胶体凝结成絮状物,但并不完全。若在糖化液中加入一些带负电荷的胶性黏土如膨润土为澄清剂,能更好地促进蛋白质类物质的凝结,降低糖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2.4.2 过滤
过滤就是除去糖化液中的不溶性杂质,目前普遍使用板框过滤机,同时最好用硅藻土为助滤剂,来提高过滤速度,延长过滤周期,提高滤液澄清度。一般采用预涂层的办法,以保护滤布的毛细孔不被一些细小的胶体粒子堵塞。为了提高过滤速率,糖液过滤时,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其黏度下降,同时要正确地掌握过滤压力。因为滤饼具有可压缩性,其过滤速度与过滤压力差密切相关。但当超过一定的压力差后,继续增加压力,滤速也不会增加,反而会使滤布表面形成一层紧密的滤饼层,使过滤速度迅速下降。所以过滤压力应缓慢加大为好。不同的物料,使用不同的过滤机,其最适压力要通过试验确定。
2.4.3 脱色
糖液中含有的有色物质和一些杂质必须除去,才能得到澄清透明的糖浆产品。工业上一般采用骨炭和活性炭脱色。脱色时需要控制好脱色工艺条件,例如:糖液的温度(80℃)、PH值、脱色时间(25~30min)、活性炭用量。糖液脱色是在具有防腐材料制成的脱色罐内完成的。罐内设有搅拌器和保温管,罐顶部有排汽筒。脱色后的糖液经过滤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
2.5 浓缩
三、主要淀粉糖的生产工艺
3.1 液体葡萄糖
大多数淀粉糖生产厂家都采用双酶法生产工艺,其最大的优点是液化、糖化都采用酶法水解,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几乎无腐蚀;可直接采用原粮为原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糖业纯度较高,得率也高。
双酶法工艺流程图如下:
淀粉→调浆→液化→糖化→脱色→离子交换→真空浓缩
操作要点:淀粉乳浓度控制在30%左右,用Na2C03调节pH值至6.2左右,加适量的CaCl2,添加耐高温α一淀粉酶,调浆均匀后进行喷射液化,温度一般控制在(110±5) ℃,液化DE值控制在15%~20%,以碘色反应为红棕色、糖液中蛋白质凝聚好、分层明显、液化液过滤性能好为液化终点时的指标。糖化操作较为简单,将液化液冷却至55~60℃后,调节pH值为4.5左右,加人适量糖化酶,然后进行保温糖化,到所需DE值时即可升温灭酶,进入后道净化工序。淀粉糖化液经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得澄清糖液,仍需再进行脱色和离子交换处理,以进一步除去糖液中水溶性杂质。脱色一般采用粉末活性炭,控制糖液温度80℃左右,添加相当于糖液固形物1%活性炭,搅拌0.5 h,用压滤机过滤,脱色后糖液冷却至40~50℃,进入离子交换柱,用阳、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精制,除去糖液中各种残留的杂质离子、蛋白质、氨基酸等,使糖液纯度进一步提高。精制的糖化液真空浓缩至固形物为73%~80%,即可作为成品。
3.2 结晶葡萄糖、全糖
结晶葡萄糖主要生产工序包括糖化、精制、结晶,其中结晶工艺较为复杂,而糖化、精制工艺和全糖生产类似,本文主要介绍酶法生产全糖的工艺过程。
(1)调浆
(2)液化采用喷射液化法。
一级喷射液化,105℃,进入层流罐保温30~60 min;
二级喷射液化,125~135℃,汽液分离,如碘色反应未达棕色,可补加少量中温α一淀粉酶,进行二次液化。
(3)糖化液化液冷却至60℃,调pH值4.5,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保温,定时搅拌,时间一般为24~48 h,当DE值≥97%时,即可结束糖化。如欲得到DE值更高的产品,可在糖化时加少量普鲁蓝酶。
(4)过滤升温灭酶,同时使糖化液中蛋白质凝结。过滤,最好加少量硅藻土作为助滤剂。
(5)脱色加1 %活性炭脱色,80℃搅拌保温30 min,过滤。
(6)离子交换采用阳一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糖液进行离子交换,如最终产品要求不高,可省去此道工序。
(7)浓缩采用真空浓缩锅浓缩至固形物75%~80%
3.3 麦芽糖浆
麦芽糖浆是以淀粉为原料,经酶法或酸酶结合的方法水解而制成的一种以麦芽糖为主(40%~50%以上)的糖浆,按制法与麦芽糖含量不同可分为饴糖、高麦芽糖浆和超高麦芽糖浆等。
3.3.1 饴糖
饴糖液体酶法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原料→清洗→浸渍→磨浆→调浆→液化→糖化→过滤→浓缩
操作要点:
(1)原料
(2)清洗去除灰尘、泥沙、污物。
(3)浸渍
(4)磨浆不同的原料选用的磨浆设备不同,但要求磨浆后物料的细度能通过60~70目筛。
(5)调浆加水调整粉浆浓度为18~22波美度,再加碳酸钠液调pH值6.2~6.4,然后加入粉浆量0.2%氯化钙,最后加入α一淀粉酶酶制剂,用量按每克淀粉加α一淀粉酶80~100 u计(30℃测定),配料后充分搅匀。
(6)液化
(7)糖化液化醪迅速冷却至65℃,送入糖化罐,加人大麦芽浆或麸皮l%~2%(按液化醪量计,实际计量以大麦芽浆或麸皮中B一淀粉酶100~120 u/g淀粉为宜),搅拌均匀,在控温60~62℃温度下糖化3 h左右,检查DE值到35~40时,糖化结束。
(8)压滤将糖化醪趁热送人高位桶,利用高位差产生压力,使糖化醪流入板框式压滤机内压滤。初滤出的滤液较混浊,由于滤层未形成,须返回糖化醪重新压滤,直至滤出清汁才开始收集。压滤操作不宜过快,压滤初期推动力宜小,待滤布上形成一薄层滤饼后,再逐步加大压力,直至滤框内由于滤饼厚度不断增加,使过滤速度降低到极缓慢时,才提高压力过滤,待加大压力过滤而过滤速度缓慢时,应停止进行压滤。
(9)浓缩分2个步骤,先开口浓缩,除去悬浮杂质,并利用高温灭菌;后真空浓缩,温度较低,糖液色泽淡,蒸发速度也快。
开口浓缩,将压滤糖汁送入敞口浓缩罐内,间接蒸汽加热至90~95℃时,糖汁中的蛋白质凝固,与杂质等悬浮于液面,先行除去,再加热至沸腾。如有泡沫溢出,及时加入硬脂酸等消泡剂,并添加O.02%亚硫酸钠脱色剂,浓缩至糖汁浓度达25波美度停止。
真空浓缩,利用真空罐真空将25波美度糖汁自吸人真空罐,维持真空度在79 993·2 Pa左右(温度为70℃左右),进行浓缩至糖汁浓度达42波美度/20℃停止,解除真空,放罐,即为成品。
3.3.2 高麦芽糖浆
高麦芽糖浆与饴糖的制法大同小异,只是前者的麦芽糖含量应高于普通饴糖,一般要求在50%以上,而且产品应是经过脱色、离子交换精制过的糖浆,其外观澄净如水,蛋白质与灰分含量极微,糖浆熬煮温度远高于饴糖,一般达到140℃以上。
3.4 麦芽糖低聚糖浆
麦芽低聚糖按其分子中糖苷键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以α一1,4键连接的直链麦芽低聚糖,如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十糖;另一大类为分子中含有α一1,6键的支链麦芽低聚糖,如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潘糖等。这两类麦芽低聚糖在结构、性质上有一定差异,其主要功能也不尽相同。
3.4.1 直链麦芽低聚糖
直链麦芽低聚糖的生产工艺图如下:
淀粉 →喷射液化→麦芽低聚糖酶和普鲁兰酶协同糖化→脱色→离子交换→真空浓缩或喷雾干燥→成品
操作要点:生产麦芽低聚糖关键是喷射液化时要尽量控制α一淀粉酶的添加量和液化时间,防止液化DE值过高,造成最终产物中葡萄糖等含量较高。一般DE值控制在10%~15%,既能保证终产物中低聚糖含量较高,又能防止因液化程度太低造成糖液过滤困难。麦芽低聚糖的精制和其他淀粉糖生产基本相同。
3.4.2 支链麦芽低聚糖
支链麦芽低聚糖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淀粉→喷射液化→B-淀粉酶糖化→a-葡萄糖苷转移酶转化→脱色→离子交换→真空浓缩或喷雾干燥→成品
操作要点: 支链麦芽低聚糖(简称异麦芽低聚糖)生产工艺的关键是首先用淀粉生产高麦芽糖,然后再用葡萄糖苷转移酶转化麦芽糖为异麦芽糖和潘糖,由于β一淀粉酶和葡萄糖苷转移酶最适pH值和温度接近,该两种酶可同时用于糖化。
3.5 麦芽糊精
麦芽糊精是指以淀粉为原料,经酸法或酶法低程度水解,得到的DE值在20%以下的产品。其主要组成为聚合度在10以上的糊精和少量聚合度在10以下的低聚糖。麦芽糊精的生产有酸法、酸酶法和酶法等。由于酸法生产中存在过滤困难、产品溶解度低以及易发生凝沉等缺点,且酸法生产中须以精制淀粉为原料,因此麦芽糊精生产现采用酶法工艺居多。
麦芽糊精的酶法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原料→浸泡清洗→磨浆→调浆→喷射液化→过滤除渣→脱色→真空浓缩→喷雾干燥→成品
操作要点:
①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原料筛选、计量投料、温水浸泡、淘洗去杂、粉碎磨浆等,具体操作和其他淀粉糖生产类似。
②喷射液化:采用耐高温a一淀粉酶,用量为10~20 u/g,米粉浆质量分数为30%~35%,pH值在6.2左右。一次喷射入口温度控制在105℃,并于层流罐中保温30 min。而二次喷射出口温度控制在130℃左右,液化最终DE值控制在lO%~20%。
③喷雾干燥:由于麦芽糊精产品一般以固体粉末形式应用,因此必须具备较好的溶解性,通常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
3.6 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高果糖浆)是淀粉经α一淀粉酶液化,葡萄糖淀粉酶糖化,得到的葡萄糖液,用葡萄糖异构酶进行转化,将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含有一定数量果糖的糖浆,其浓度71%,糖分组成为果糖42%,葡萄糖52%,低聚糖6%,甜度与蔗糖相等,称第一代产品,又称42型高果糖。42型高果糖是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生产的一种新型甜味料,是淀粉制糖工业一大突破。果葡糖浆是淀粉糖中甜度最高的糖品,除可代替蔗糖用于各种食品加工外,还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味纯、清爽、甜度大、渗透压高、不易结晶等,可广泛应用于糖果、糕点、饮料、罐头、焙烤等食品中,提高制品的品质。
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但葡萄糖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两者为同分异构体,通过异构化反应能相互转化。开链结构式如下:
果葡糖浆工艺流程图如下:
操作要点:
i.该工艺液化等工序与前饴糖同。
ii.糖化
iii.脱色、压滤、离子交换、浓缩等工序与前淀粉糖浆同。
iV.异构化
①产酶菌种及培养条件:异构酶属于胞内酶,使葡萄糖进行异构化反应,在温度55~65℃、pH值7.0~8.5的最适条件下,其转化率可达50%,但不同菌种的异构酶性质能力不同,所以须选用产酶量高、转化力强的菌株为优。
②固定化异构酶制备:葡萄糖异构酶为水溶性酶,在异构化反应过程中,虽本身基本上不起质量消失作用,但可游离于反应底物中不能回收。固定化后变成水不溶性酶,称固相酶,可以连续使用直至失活,而且酶的热稳定性及pH值适应性在微环境中均有提高。固定方法有包埋法、吸附法和共价交联法等等,所用的载体有明胶、树脂、纤维素、多孔陶瓷以及多孔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③葡萄糖液配制:精制葡萄糖液配成42%~45%(干物质计),透光率90以上,然后添加MgSO;2.5
④异构化反应:葡萄糖异构化是在反应器中进行,分分批法与连续法反应。
欢迎交流,QQ/Wechat : 260865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