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旧材料在大班游戏中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2017-01-17 10:26:36)
标签:

365

废旧材料在大班游戏中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延安市安塞区第三幼儿园      刘玉琴

20169月)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幼儿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废旧材料在大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是幼儿园幼儿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可充分展示自我,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

但是事实上,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常常被忽视。各个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并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大班课间游戏,好多老师认为,让孩子玩玩沙子,溜溜滑梯,或者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其他的,自己轻松一下,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我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大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大班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游戏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绝大部分的游戏都需要游戏材料的支撑才能开展起来。首先,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对于外部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对于周围的事物很敏感,将幼儿独立置于有游戏材料的空间和没有游戏材料的空间得出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有游戏材料的空间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其次,游戏材料可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和性格的形成。当多名幼儿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总会碰到为游戏材料的使用权而争吵的矛盾,处理好这一矛盾,既锻炼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无形中帮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幼儿在摆弄游戏材料的时候,视觉、触觉、嗅觉共同参与,刺激了多种感官,训练了精细动作并由此促进了大脑的成长发育;此外,游戏材料可以使游戏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幼儿衍伸出更多的游戏玩法。
  而游戏材料中有一个特殊的构成部分——废旧材料,废旧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废弃的或是破旧的东西。
  1、废旧材料的分类
  从废旧材料的属性上,笔者将废旧材料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废纸类:如报纸、杂志、纸箱等;塑料类:如扣子、饮料瓶、各种化妆品和洗护用品瓶子;橡胶类:如轮胎、皮筋等;金属类:勺子、易拉罐等;木质类:木塞、木块、木屑等;废布类:如桌布、衣服的边角料等。
  2、废旧材料的价值
  废旧材料可能在外形和颜色上比不上购买的玩具,但是废旧材料有其独有的特殊价值。
  第一,废旧材料取自于生活,与幼儿的日常活动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废旧材料对幼儿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时候,需要大量真实的生活材料,废旧材料显然更加符合幼儿的需求,帮助游戏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第二,废旧材料尤其是半成品材料,极具可塑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它们可以经过相互巧妙的组合和改造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事物,在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 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第三,利用废旧材料做玩具时,幼儿独自制作的能力尚未达到,经常需要幼儿家长帮助幼儿一同完成玩具的制作,这也为家长和幼儿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第四,在当今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的倡导下,废旧材料的丰富性、易得性和原始性可以作为补充甚至替代一些购买的材料,巧妙运用到幼儿的各类活动中去,从而节省幼儿园的经费支出。如果说,在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自制玩教具是一种不得不为的选择,那么,在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制玩教具就成为我们履行人类和社会发展责任的一种主动的、自觉的选择;
  第五,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能够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意识到废旧材料的价值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六,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与互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增进了家园互动,体现了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教育。
  但是,这样的东西总是容易被忽略,笔者在幼儿园从教过程中发现,幼儿废旧材料的收放及使用,存在着种类单一、存放杂乱、投放忽视幼儿年龄特点、教师使用方式单一、使用频率不高等多种问题。为此,笔者经过思考与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大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大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3、探索大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对象

安塞县第三幼儿园大班幼儿(5岁——6岁)

五、研究内容

    1、丰富大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宜的大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大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1、文献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观察发:在课间游戏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

3、行动研究法: 教师针对实际的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游戏活动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游戏活动,并根据我园实际,总体设计,分阶段总结游戏活动效果及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7——2016.9

   1. 阅读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

   2.对我园大班利用废旧材料研究游戏活动的开展进行调查,分析。

3、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9——2016.12

   1.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各种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第三阶段:归纳总结阶段:(2016.12——2017.1

1. 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并汇总。

2. 编写论文集,案例集,图片集,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八、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3.大班废旧材料在游戏中应用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