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嵩山——地质演变奇迹
(2020-07-27 09:54:31)
标签:
转载 |
嵩山在不到20平方公里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18亿年和5.7亿年的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其不整合接触面清晰,变质变形遗迹多姿多彩。在400平方公里内,连续完整地出露着太古宙、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马杏垣教授的“重力滑动构造”理论,创立于嵩山,各种滑动遗迹在嵩山都有典型系统的显示。嵩山以其丰富的地质内涵受到世人青睐。观看嵩山五代地质,犹如翻阅一部地质史。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象——“登封群”的“登封朵岩”。
大约距今23亿年前,嵩山地壳发生了一次剧烈运动,地质学家们管这次运动叫“嵩阳运动”。“嵩阳运动”之后,地壳开始下沉到海平面以下,接受了巨厚的嵩山群底层的沉积。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10多亿年。现存的嵩山群地层厚度达到了2100多米,其中由于地壳升降、风化剥蚀等,可能损失了一些,这一段时期属于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早期。这时,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如菌藻类植物慢慢开始形成,在其后期才开始出现一些原始动物。
在距今18亿年前后,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变动,巨厚的石英砂岩开始慢慢隆起,并且皱褶成山。这一次地壳运动的推挤力量来自东西方向,所以嵩山群的地层都被推挤成走向接近南北的皱褶了。皱褶作用十分强烈,有的岩层甚至被挤得直立了起来。这在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南侧都可以见到。这一次地壳运动被称为“中岳运动”。中岳运动也发生了一些断层。
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嵩山地区仍然被海水深深覆盖着。又经过了两亿年左右,这里的地壳开始上升到海平面以上,遭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在石灰纪时形成了含煤地层,一直到二叠纪,在嵩山的南北两侧都沉积了这种地层,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煤田。
尽管人类很难察觉地球这种永恒不断的运动,但经过亿万年地质时代的积累,地球表面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而演化的历史,正是通过能看到的各种岩石、地层以及附存于它们中的古生物化石来解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