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平分秋色,它很棒

(2018-01-26 10:29:10)
标签:

杂谈

影视评论

娱乐

电影推荐

分类: 影视评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同志、腐女、拉拉这些词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我也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

越来越多的同性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但是从去年LGBT电影的高产现象我可以看到,同性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甜了很多人。

http://pic.rmb.bdstatic.com/9f4c947c2299ce88e85dcca55ee8ad2e.jpeg

而今天的这部高分LGBT,伤了很多人。

尽管全世界都在宣扬同性无罪,反对歧视。

但是我相信,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愿望,不可能达成,全世界的恐同、恐艾人数比例还是占很大一部分的。

这部电影,就能测出你是否恐同、恐艾。

来自导演罗宾·坎皮略的——

每分钟120击

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

http://pic.rmb.bdstatic.com/c25ef4eb9c0e43aea8d0f394981e67bb.jpeg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的得主,同时它还拿到了同志棕榈奖。

「每分钟120击」的时间点选在了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艾滋病也逐渐进入到了大家的视野。

然而,当时大众对艾滋病依然知之甚少。

甚至很多人经常把艾滋病和同性恋者的污名化联系在一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成立了"ACT UP",一个抗艾组织。

而本片的故事,也就是从"ACT UP"开始说起的。

http://pic.rmb.bdstatic.com/057363cfd62b2d8515d321e5c437d0c0.jpeg

所有聚在"ACT UP"的艾滋病患者们,都有着同一个目的。

引起大众的关注,向大众宣传防治艾滋病传播的基础常识,和反抗制药公司的高价垄断。

90年代的法国。

艾滋病人数逐年递增,相比起英国和德国,法国的艾滋病人数是前者的两倍。

但是让人感到更恐惧的是,政府、医院和民众根本没有意识到艾滋病的严重性。

"污血案"丑闻足以证明这一点。

(污血案:法国输血中心用艾滋血液为血友病患者输血)

"污血案"曝光后引发世界震惊。

而此次案件,代表着法国对艾滋病的管理失控,艾滋病从始至终都没有官方的预防,也没有专门针对同性恋、外国友人的宣传。

http://pic.rmb.bdstatic.com/2c78d00cc2519cd98992dd5db7118344.jpeg

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整个事态的严重性。

而"ACT UP"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办法就是主动进攻。

他们想要让所有人开始重视艾滋病,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每一次大型的针对艾滋病预防报告会议,都有"ACT UP"的身影。

当然,他们属于不请自来······

他们带着哨子、喇叭吸引住群众的注意力,把他们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告诉大家。

http://pic.rmb.bdstatic.com/b7e3952bfd11979886e63d8af101befc.gif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激进的成员选择采用暴力手段来示威。

用装满血液(假血)的气球仍在负责人的脸上,用手铐把他控制在会场讲台上。

没有类似关于艾滋病报告会的时候。

"ACT UP"也没有闲着。

上街游行、跑到制药公司闹事、去中学宣传艾滋病预防手册。

http://pic.rmb.bdstatic.com/566c2e4358d1203152a0641b4b3565bf.jpeg

在过程中,其实我们也能够看出大众对于艾滋病患者以及同性恋的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人对他们的行为是支持的。

比如学校中的地理老师。

在"ACT UP"成员提出要求的时候,她选择欣然接受,给这些人一些时间。

http://pic.rmb.bdstatic.com/4e2830efeea2969aec197ba99d7ef0f0.jpeg

并且提醒在场的学生们要认真听他们所说的,这很重要。

但是更多的人,是反对"ACT UP"的这种行为的。

有的老师严厉制止他们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

http://pic.rmb.bdstatic.com/3c3df724361373b77b74ca011e86d0dc.jpeg

他们认为艾滋病离这些十多岁的中学生还很远,而且他们反对这些学生过早的接触性。

典型例子就是针对在学校安装避孕套贩卖机的问题。

"ACT UP"表示支持,而校长则极力反对。

如果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分析的话,其实双方观点都没有问题。

法国艾滋病人数逐年上升,"ACT UP"的目的就是控制艾滋病人数增长速度,他们觉得从这些对爱情懵懂的少年抓起比较合适。

因为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懂如何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但是校方,则不愿让学生们过早的了解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很容易被引诱。

他们认为在学校安装避孕套贩卖机,就是变相的鼓励少年进行性行为。

http://pic.rmb.bdstatic.com/5b72bd28fb7f6a8c6a0b45abf28e7019.jpeg

而且在「每分钟120击」中,导演并没有回避一个问题。

那就是正常人对艾滋病男同性恋的敌视态度。

新加入"ACT UP"的成员内森(阿诺德·瓦罗里斯 饰)在学校分发艾滋病预防手册时就遭到了一位女学生的嘲讽。

"我不需要预防手册,我不是玻璃(指男同,贬义)"

"我没有你们的风险,不会得艾滋"

http://pic.rmb.bdstatic.com/06ca347b957983844078e6c6891c00f3.jpeg

而这位女学生的一番话,也是让"ACT UP"最痛苦和最担心的。

她,代表了当时大部分人的想法。

他们认为只有男同性恋才会得艾滋病,而正常的性行为则不会感染。

不仅是在法国,在当时的美国对于同性恋和艾滋病同样存在歧视和误解。

内森和恋人肖恩(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饰)讨论过一个话题。

在美国的一本艾滋病杂志上放了两张图。

第一张是两个健康强壮的男人,他们是同性恋。

而第二张,两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其中一个人病情已经恶化,变得像个怪物。

http://pic.rmb.bdstatic.com/dbc14ceac89191f2838476e1dff4ff7c.jpeg

这本杂志在配文中表示,同性恋会死。

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么?

如果措施完善的话,根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男同性恋并不是感染艾滋病的唯一途径。

杂志对图中两人的事情进行曲解,一方面是想禁止同性恋发生,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对于艾滋病同样了解甚少的问题。

从这部电影中,阿布看到的是"ACT UP"这个组织的无力。

尽管他们努力的争取得到政府,得到医院和制药公司的重视。

但是事情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内森和肖恩的爱情,也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而逐渐碎裂。

在没有遇到内森之前,肖恩已经学会了平静的对待自己的人生。

内森的出现让他对生有了牵挂。

因为爱情的到来,肖恩开始变得沉默,他害怕死亡,他比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怕。

http://pic.rmb.bdstatic.com/9a4cea96657e363317b6c401236292fa.jpeg

「每分钟120击」很特别。

它没有把大量镜头用在两个主角之间的爱情描写上,也没有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为了活下去而努力寻找药物上。

片中的每一个人,都用一种淡然的态度在对待自己的人生。

他们也会因为制药公司对药物的控制而愤怒。

但是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理性的对待一切。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奥利弗和艾利奥让我们看到了同性之间爱情的甜蜜。

而「每分钟120击」中的肖恩和内森则让我们看到了同性之间的痛苦,看到了艾滋病患者对于生处于淡然态度,同时又非常渴求活下去的心情。

无论外部评价怎样。

「每分钟120击」绝对会在LGBT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