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维权,电商维权,可以针对哪些侵权链接进行处理

标签:
品牌维权控价电商维权控价第三方控价 |
不知您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搜索本品品牌关键词,却出现了大量非本品产品链接,如一个杂牌电动车商品标题却为“雅迪爱玛台铃同款新国标电动车”。本来属于本品品牌的流量却被其他品牌夺走,实在令人头疼。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侵权现象,利用知名品牌关键字引流,侵犯了品牌的知识产权,品牌方可以收集证据,据此维权。
品牌维权都可以针对哪些侵权链接进行维权呢?小安总结了一下,您可以进行对照参考:
1、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销售他人品牌商品的,属于侵权行为,会构成商标权侵犯,要承担赔偿的后果。
电商平台进行处理,一旦判定侵权事实成立,则会责令卖家下架删除链接,并进行相应的店铺处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进行没收、罚款等处罚。
2、
在网站上展示虚假授权证书、虚假授权资质文件的违法行为,属于商标侵权。伪造的授权证书、资质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该商标侵权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处罚。
3、
未经授权复制并销售音视频、图片、外挂,在网上宣传、销售非法产品。不良商家为了牟利,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对热销品进行复制、销售,严重损害了品牌方的利益。
4、
未经授权盗用品牌方的优质图片, 进行自己商品的宣传。线上渠道销售很大程度上是图片销售。消费者浏览商品详情,主要是靠图片来了解商品信息。一张好的图片,能充分展示商品的优势,带来更多流量,也就能促进更多的成交额。很多卖家没有自己的宣传图片,为了引流促进成交,就会盗用品牌方的优质图片,进行自己商品的宣传。这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5、
如文章开头所说,未经商标权人授权,在商品信息中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信息为自己引流,分食权利人客流的行为都属于滥用商标关键字,是一种侵权行为,如:“XX同质”、“XX同款”、“非XX”等,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卖家商品属性品牌与商品标题品牌不符;
(2)卖家商品信息中,拆分品牌商标名称,如“花XX西子”侵权“花西子”;
(3)卖家商品信息中出现品牌+同款、同品质等,如“雅迪爱玛同款电动车”侵权“雅迪”和“爱玛”;
(4)卖家商品标题中出现非+品牌,如“非花西子”侵权“花西子”;
(5)卖家商品标题中出现多个商标关键字叠加,但实际销售产品非列举品牌产品,如“雅迪爱玛台铃电动车新国标”,无“同款”字样,但实际销售的并不是雅迪、爱玛、台铃电动车,属于利用这三个知名品牌引流行为。
6、
未经授权私自使用品牌专利,并且从中获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
最常见的是侵犯外观专利,即侵权商家仿照品牌的形状、图案、包装、LOGO等,来制作相似产品。消费者不仔细辨别情况下,很容易将二者混淆。品牌的声誉,很容易被其所累。如前不久的“蓝月亮”与“蓝月壳”事件。
7、
模仿真实品牌产品,擅自使用品牌标识和商标,欺骗客户。如,卖家标明“高仿”、”A货”、“1:1”等字样,或者品牌商品以明显低于一贯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品牌都应该多多注意。
8、
违反公平、诚实信用等公认的商业道德,去争取交易机会;或者破坏他人的竞争优势,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如:在商品描述中恶意诋毁竞品产品,在描述中虚夸自己的产品和功能等。
9、
模仿真实品牌的社交媒体账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或将用户发送到网络钓鱼页面进行诈骗。
以上是线上渠道常见的侵权行为,如果您遇到了类似的链接,应对其进行侵权判断,并选择合适的理由来进行平台投诉或者工商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