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社
《念奴娇》格律及写作知识介绍
各位,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念奴娇》的格律知识和写作要点。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
江月》、《大江东去》等。念奴,天宝中名娼,善歌。曲名因此。
《念奴娇》以苏轼“凭高远眺”为正格。其词谱如下:
例词:苏轼《念奴娇•凭高远眺》
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
凭高远眺,见长空万里
中平平仄(韵)。
云无留迹。
中仄中平平仄仄,
桂魄飞来光设去,
中仄中平平仄(韵)。
冷侵一天秋碧。
中仄平平,
玉宇琼楼,
中平中仄,
乘鸾来去,
中仄平平仄(韵)。
人在清凉国。
中平中仄,
江山如画,
仄平平仄中仄(韵)。
望中烟树历历。
中仄中仄平平,
我醉拍手狂欢,
中平中仄,
举杯邀月,
中仄平平仄(韵)。
对影成三客。
中仄中平平仄仄,
起舞徘徊风露下,
中仄中平平仄(韵)。
今夕不知何夕!
中仄平平,
便欲乘风,
中平中仄,
翻然归去,
中仄平平仄(韵)。
何用骑鹏翼。
中平平仄,
水晶宫里,
仄平平仄平仄(韵)。
一声吹断横笛。
现在,我们来看看《念奴娇》的格律有哪些要点?
1、长调,上片49字,下片51字,共100字;
2、仄声韵,上片4韵下片4韵;
3、平仄安排上,
a、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平仄的交替类同格律诗,六字句则有违;
b、“中”比较多,上片16个,下片14个;
c、句尾用仄声特多,上片10句9仄1平,下片10句8仄2平;
4、句型安排:
a、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句都有;
b、成参错安排;
5、上片第4~10句与下片第4~10句,
a、句型全同;
b、平仄上除第9句第3字上“中”下平外其余均同;
6、下片前3句与上片,句型(字数)安排有很大不同,下为六四五,下为四五四;
这种情况称为换头。
就这六点。《念奴娇》没有对偶句的要求。大家看还有不有其他格律知识要点?
各位,我再跟大家介绍《念奴娇》的两个变格:
变格一,苏轼“大江东去”式
仄平平仄,
大江东去,
仄平仄,
浪淘尽,
平仄平平平仄(韵)。
千古风流人物。
仄仄平平,
故垒西边,
平仄仄,
人道是:
平仄平平仄仄(韵)。
三国周郎赤壁。
仄仄平平,
乱石崩云,
平平仄仄,
惊涛裂岸,
中仄平平仄(韵)。
卷起千堆雪。
平平平仄,
江山如画,
仄中平仄平仄(韵)。
一时多少豪杰。
中仄中仄平平,
遥想公瑾当年,
仄平平仄仄,
小乔初嫁了,
平平平仄(韵)。
雄姿英发。
仄仄平平,
羽扇纶巾,
平仄仄,
谈笑处,
中仄平平平仄(韵)。
樯橹灰飞烟没。
仄仄平平,
故国神游,
中平中仄仄,
多情应笑我,
仄平平仄(韵)。
早生华发。
中平平仄,
人间如梦,
仄平平仄平仄(韵)。
一樽还酹江月。
各位,这个变格变在何处?请大家自己加以捉摸。
变格二:
叶梦得”洞庭波冷”平韵格
仄平平仄,
洞庭波冷,
仄平平平仄,
望冰轮初转,
平仄平平(韵)。
沧海沉沉。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顷孤光云阵转,
平仄平仄平平(韵)。
长笛吹破层阴。
仄仄平平,
汹涌三江,
平平平仄,
银涛无际,
平仄仄平平(韵)。
遥带五湖深。
仄平平仄,
酒阑歌罢,
仄平平仄平平(韵)。
至今鼍怒龙吟。
平仄平仄平平,
回首江海平生,
平平平仄仄,
漂流容易散,
平仄平平(韵)。
佳会满寻。
仄仄平平平仄仄,
缥缈高城风露爽,
仄仄平仄平平(韵)。
独倚危槛重临。
仄仄平平,
醉倒清尊,
平平平仄,
姮娥应笑,
平仄仄平平(韵)。
犹有向来心。
仄平平仄,
广寒宫殿,
仄平平仄平平(韵)。
为余聊借琼林。
各位,这个变格除了仄声韵变成了平声韵外,还有什么地方变了?
我们再来说说《念奴娇》的写作要点。
《念奴娇》一词,原本因唐天宝年间善歌名倡念奴而产生并命名。最初的词就是用来写念奴的美丽容颜和美妙歌声,难免艳词俏语。后来逐渐演变,到宋代遂兴起了以豪放派苏轼为代表的用以抒发豪壮、豪迈感情的怀古咏史之作。然李清照等一些词人则用此词牌寄托个人情思,写就情感幽深、笔调清新的怀人之作。
《念奴娇》的写作要点,我觉得首要的便是掌控好情感的寄托。是怀古、咏史,还是怀人、咏物?宜豪放还是宜婉约?
其次,考虑好用正格还是变格?
据我陋见,怀古咏史以抒豪壮之情,用变格“大江东去”者居多,怀人以寄幽深之意,则用正格“凭高远眺”者见长。
第三,本词正格和变格一,韵均为仄声韵。
值得注意的是:龙榆生先生选编的7首正格,7首均为去声(今普通话第四声),其中有6首是古入声。所选变格5首,均为去声,其中4首是古入声。龙先生说:“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
第四,尽可能运用写景、咏物、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借景以寄情,议论以寄志,增强词作的思想感染力。这方面苏轼的《大江东去》是做得最好的,堪称空前绝后。
第五,适当运用排比、双关、比喻、拱托、映衬等修辞,用以增进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大江东去”中,前面写周瑜“雄姿英发”,后面又写到作者“早生华发”,这就是一种映衬手法。注意,前一个“发”是“焕发”的“发”后一个“发”是“头发”的“发”。
第六,尽可能做到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这三句的一二句间、二三句间相扣何紧。而第三句他没有再写江、浪,沙,而是马上转到”千古风流人物”,意境大为提升,体现出环环相生的奇特效果。
《念奴娇》的格律知识和写作要点就介绍到此。不当之处,诚请大家指正。
松心
2018、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