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格律知识及写作要点介绍
各位老同学,各位同仁:
我们《一剪梅》的研习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因为电脑故障等原因,其总结集锦工作容后再安排时间完成。
今天起,我们一起进入长调《水调歌头》的研习。时间安排是2018.11.2~11.16。
先安排2天时间来了解《水调歌头》的格律要求和写作要点。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水调歌头》的格律知识。
《水调歌头》词牌名称的由来当始于隋。唐代有大曲《水调歌》,据《隋唐嘉话》记载,此大曲为隋炀帝在开凿汴河时所作。凡大曲都有歌头,词《水调歌头》便是截取其首段为之。
据龙榆生先生(1902~1966)所编《唐宋词格律》,《水调歌头》的定格(特选大家熟悉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词)如下:
中仄仄平仄,
明月几时有,
中仄仄平平(韵)。
把酒问青天。
中平中仄平中,
不知天上宫阙,
中仄仄平平(韵)。
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
我欲乘风归去,
中仄平平中仄,
又恐琼楼玉宇,
中仄仄平平(韵)。
高处不胜寒。
中仄仄平仄,
起舞弄清影,
中仄仄平平(韵)。
何似在人间?
中中中,中中仄,
转朱阁,低绮户,
仄平平(韵)。
照无眠。
中平中仄,
不应有恨,
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仄平平中仄,
人有悲欢离合,
中仄平平中仄,』
月有阴晴圆缺,
中仄仄平平(韵)。
此事古难全。
中仄中平仄,
但愿人长久,
中仄仄平平(韵)。
千里共婵娟。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水调歌头》的格律要点:
1、全词共95字,长调。
2、上阕9句,48字;下阕10句,47字;上下阙字数、句数不同。
3、句型,上下阙后五句其字数、平仄均同。下阕前5句(称换头)与上阕前四句则字数、平仄都不同。
4、上阕4平韵,下阕4平韵。
5、上阕三四句或下阕四五句,其句型安排有两种:
一是上六下五;
二是上四下七。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三四句为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属第一种,上六下五。
而下阕四五句为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则为上四下七。
而北宋词家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上阕三四句为
鱼龙隐处,
烟雾深锁渺弥间。
上四下七。
其下阕四五句
壮年何事憔悴?
华发改朱颜。
上六下五。
请注意:这种上下句句型(字数)的变化,不改变平仄的安排,每一字对应的平仄还是一样的。
6、词谱中加『』的两句,即下阕六七句为对偶句。例如: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显然,这种对偶句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而其平仄按词谱是完全相同的。
7、《水调歌头》还可以夹押仄韵。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去”与““宇”、
“合”与“缺”,就是。
以八平韵为主,夹押仄韵的词有,但并不多见。我认为初学者不必仿效。
关于《水调歌头》的写作要点,我只能尽我所能,简单的说上几点,(有的会是老调重弹):
1、选好题材,做好立意;
2、掌握好情感表达;
3、《水调歌头》平仄安排变化较多,要注意严格依谱而填。是“中”,则平仄均可,不是“中”,则是平须平,是仄须仄。不可自作主张,违规而作。
4、利用好、做好两组灵活句型。前阕第三四句(共11字)后阕第四五句(共11字),均可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但要特别注意,其每一字的平仄都必须与词谱相符合。
5、写好对偶句。对偶句的位置在下阕第六七句,词谱中标记有『』。对偶句非对仗句,只要求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平仄不要对立,按词谱执行,两句平仄是完全相同的。
可以说,长调中的对偶句在文字相对上要求不是很严格。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有”同字相对。再如“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更”是副词,”截”是动词;“石壁”是偏正式,而“云雨”是并列式。
6、修辞手法的运用,长调与小令和中调会有所不同。建议大家在名作品赏时用心去感受和领会。
《水调歌头》的格律知识和写作要点就介绍这些。不妥之处,诚请大家指正。
松心
2018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