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2025-02-01 05:14:51)
标签:

甘肃

嘉峪关

嘉峪关城楼

光化楼

内城

分类: 游记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文、图/江边鸟

光化楼是嘉峪关内城东门上的城楼,从光化门一侧的马道攀登上了城楼,这马道是因将士骑马上城而得名。光化楼形制壮观,气势宏伟,它展现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光化楼的建筑结构精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三层的关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光化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是游客参观嘉峪关时的重要景点之一。

上得城墙,登高望远,整个关城及城外戈壁绿洲尽收眼底。关城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内城为关城的中心,周长640米,东城墙长156米,西城墙长164米,南北城墙各长1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墙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墙。内城有东西二门,西曰“柔远”、东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城楼,与关楼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城墙四角建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敌楼。

沿着南城墙走向西门,城南、北两角筑有角楼,内城南、北和东侧外围均筑外城,西与罗城相连,南、北与内城平行并形成夹道,可供车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长1100米,东北角上建“闸门”,上建一层三间式闸楼。关城外城四周距墙1米有一道宽2米、深2米的壕沟。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关城西门为柔远门,门楼为柔远楼。“柔远”二字有怀柔边远之意,表明了当时中原王朝对边远地区的治理策略和期望。柔远门与嘉峪关的其他建筑一起,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展现了古代军事建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柔远门作为嘉峪关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游客了解古代边塞防御和嘉峪关历史的重要窗口。

内城西有罗城,呈“凸”字形,长191.3米,通高10.5米,青砖包砌,高与内城相同。罗城中间突出部分开券门,为关城正门,门额上刻“嘉峪关”三字,门上建关楼,是嘉峪关关城的正门楼。

嘉峪关楼气势恢宏,高大雄伟。它不仅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象征。站在嘉峪关楼上,可以俯瞰关城内外的壮丽景色,遥想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嘉峪关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有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从柔远门沿马道下了城楼,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演武场、营房等。

在万里长城沿线上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嘉峪关关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长城上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明代时期西域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荒漠地区是怕缺水,嘉峪关却城中有井,山上有泉,用水不患匮乏。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甘肃嘉峪关游记(下)

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明代,政府军和吐鲁番兵曾数次在嘉峪关作战。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时简陋的建筑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是很不简单的。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出了东闸口,走东出口乘坐区间车返回游客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