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东文化园游记《闯关东之(八)》

标签:
敦化延边州大关东文化园福娃抱人参林下参基地杂谈 |
分类: 游记 |
文、图/江边鸟
从山海关上了旅游专列,经过一夜的行程,早晨7点多到达了敦化。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长白山腹地,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延边州的“西大门”,是吉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出站后跟随着敦化的接站导游上了大巴车,一路直奔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
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来到大关东文化园,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园区的大门是一座巨大的牌楼,上面镌刻着“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几个醒目大字。牌楼后面,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景观,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北风情。
进门左侧是“特产商场”,以当地的人参为主,还有东北特产。
进门的两侧是闯关东的浮雕,展示着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多种文化形式,一件件精美的传统工艺品、服饰、书画等让人目不暇接。
过了影壁就是祈福广场,祈福广场上有座福娃抱人参的雕塑,是一座以长白山人参为设计元素的雕塑。造型可爱、生动;福娃是中国的吉祥物,代表着幸福、健康和繁荣;人参是长白山的特产,也是吉林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将福娃和人参结合在一起,寓意着幸福与繁荣和长白山人参的紧密联系。
文化园规模很大,这边有汽车营地,那边有林下参基地。我们从祈福走廊前登上了马车,马车是文化园的一种旅游服务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传统的交通方式和旅游体验。乘坐马车游览大关东文化园,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欣赏景区的美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马车的独特魅力和浪漫气息。
从放山文化园下了马车,从这里进入林下参基地。
大关东文化园的“放山”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也是景区的一项特色旅游项目。
这里正在举行着放山活动,只见在一尊老把头的铜像前站立着一位身穿兽皮,头戴瓜皮帽,脚着绑腿的山民把头,嘴上喊着“放山啰,放山啰”,长白山人称进山采挖人参为“放山”。这是一座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山体,在长期采挖人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放山习俗:人参文化。
在放山活动中,游客可以穿越那些次生林,欣赏美景、自然风光和生长在次生林下的人参。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其独特的疗效和昂贵的价格令人神往。按生长过程中受人为影响程度分为野山参、山参(林下参、移山参)、园参。就在那天然针叶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次生林中生长着株株名贵的人参,这就是林下参了。只见那把头进入林中,随手挖出了一棵6龄的人参,基本上与特产商店里的一般大小。
小道旁也都种植着林下参,林下参是人参里的奇葩,模拟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历经15年以上的生长周期,富含野生人参的珍贵营养成分,大补元气、回阳散逆、滋阴、益血、生津、强心,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养生珍品。如果深入林中,听导游说,很有可能会遇到雪蛤哦。
一个顶部有岗楼的木栅栏门上书写着“六道沟边门”几个大字,栅栏门边上一个头戴皮帽,身着兽皮,手握土枪的土匪装扮的人,正在抬起手中枪,过一个人就对一句暗语,“天皇盖地虎”,只能回答“宝塔镇河妖”,若是回答不出来,男的就要被抓去做苦力,女的可能就要变成压寨夫人了,这就是“土匪抢亲”活动了。
进入到满族人家,这里有鹿园,号称“皇家鹿苑”,园中有梅花鹿,鹿的全身都是宝,鹿茸、鹿鞭、鹿尾等都是名贵的中药材。
这里有“大沙河战伇纪念馆”,1939年,东北抗联著名战役“大沙河阻击战”就发生在此地。纪念馆从大沙河战役的资料、图片、实物等多角度展示了大沙河战役光辉历史,参观战役纪念馆,寻觅着历史足迹。纪念馆前耸立着抗日英雄许成淑的雕像。
这里有“长白山贡品文化博物馆”。
这里的满族民居的房屋结构为石砌黄泥心墙,内外拌泥的草房。窗户是上下两大扇,可以大启大开,窗户纸糊在外面,进门便是厨房,住宿屋一般都是南北火炕,北方人也称为炕或大炕。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风土人情,每一处都拥有着独特风景,每一处都保留着无法尘封的历史,记录着一个个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萨满先民们居住的万字炕、地烟囱、三合院、照壁墙,以及加工皮革、制造陶器、制作木器和粮食加工等场景,每一样都鲜明地突出其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
来到了满族剧场,舞台上正在上演互动的满族婚礼,只见司礼在唱礼,新郎新娘牵着红线徐徐走上舞台;新娘未下轿时,新郎要连射三箭。只见新郎弯弓搭箭,向天射出,司仪唱道:“一射天狼”;又搭一箭向地射出,司仪唱道:“二射地妖”;再搭一箭向轿前射出,司仪唱道:“三射红煞”。然后才是下轿拜堂成亲。
等新郎新娘脱下新衣,才发现扮新郎新娘的竞是我们10团来自天津的一对夫妻。
路过长长的祈福走廊,这里悬挂着很多的祈福钟,钟上结着红绸子,敲一敲,摸一摸,也会给人们带来福运的。
大关东文化园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传承的平台,它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了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