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行之六(烟台山公园游记《一》)

标签:
烟台烟台山京剧艺术馆冰心纪念馆峰火台 |
分类: 游记 |
文、图/江边鸟
早晨6点多起来后就往烟台山公园走去,昨天太太和女儿她们去过烟台山了,我因去了渔人码头,所以今天只好早早起来一人逛烟台山公园啦。
我们住的宾馆离烟台山公园很近,出门就是海岸路。海岸街上有许多的旧领事馆,有意大利领事馆旧址、挪威领事馆旧址、芬兰领事馆旧址等。烟台山公园的东大门就在海岸街与朝阳街的交汇处。
公园入口处是个电动伸缩大门,左侧是游客中心。有点太早啦,公园还没有开门哪,但也已经有一些早起的老人正在等待着入园了。
早晨7点,电动伸缩门徐徐打开,跟随着到公园锻炼的人们一起进入园内,是今天第一批入园的游客哦。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早晨到公园来锻炼的人真不少。
烟台,因烟台山而得名。明洪武年间,在藤峰顶设立了狼烟墩台,作为报警的场所,因而称为烟台山。烟台山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海拔53.5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是烟台市的标志性景区。这个景区是由烟台山公园发展而成,是集海滨自然风光、开埠文化、文物遗址、人文自然景观和异国风情于一体的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景观,浓缩了烟台600多年的沧桑历史,是烟台历史重要发祥地和象征。
站在公园入口处,环视烟台山,山脚下有三块红色花岗岩雕凿着“烟台山”三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十分醒目。上山的路是由条石铺就,时而台阶,时而缓坡。
沿石阶拾级而上,夏日的清晨也还算凉爽。园内草木葱郁,台阶旁是古树参天,花草丛生,翠色欲流,景致秀丽。一步一台阶,随着山势蜿蜒的小路一步步攀登。一些房舍掩映在林荫中。
攀登几步,来到一个小水池旁,已是半山腰,只见池水暗淡,水波不兴,虽不是什么壮丽景色,却也小巧玲珑,钟灵毓秀,别开生面,四周顽石磊磊,山岩耸立,赏心悦目。
右侧有个烟台京剧艺术馆,里面展示着京剧在姻台的发展历史,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微信扫馆前的二维码,就可听到语音讲解。
往左是冰心纪念馆,园的一角立着一尊冰心坐在滕椅上的雕塑。这里原是东海关总监察长官邸旧址,现作为冰心纪念馆对外开放。冰心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与烟台有着深厚的渊源,曾在烟台度过了童年时光。这座纪念馆,展示了冰心的手稿、著作、照片以及实物,再现了冰心与烟台浓厚的情缘。这些展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有了纪念馆,给芸芸众生一个可以凭吊、瞻仰大师之地。但我到得太早啦,所有的展馆都还没有开门哪。
过了旗袍博物馆,转过弯道,在林荫中就看到了高耸的灯塔,顺着并不陡峭的山坡爬到山顶。这里既没有悬崖峭壁,也没有奇峰突兀,而是一片视野开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开阔地。
灯塔的北侧是龙王庙,庙前有个龙头金蟾许愿池,岩壁上有石雕龙头口中喷水,龙头面朝大海,有广纳百川的含义,龙嘴里喷涌而出的水象征着财源滚滚似流水;而下方许愿池里的三足金蟾,能口吐金钱,有招财纳宝,财源广进之意。在这里拜龙王,摸龙头,压金蟾,可为家人朋友聚集灵气、攒起福气、收获运气。
龙王庙始建于明代,是当地人为祈雨保丰年和保佑海上平安而修建,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龙王庙为砖木结构的瓦房,整体坐北朝南,正殿从屋脊分界,向南和向北的房间是相同的,即从正殿的北边向南望去好像也是一个正殿,也设有龙王宝座。听说这里的龙王神像是可移动的,能抬出庙外巡行。据说是因为芝罘湾外每年都要“过龙兵”,接受龙王爷检阅,届时将龙王爷从南屋的宝座上请到北屋的宝座上,以行阅兵之礼。
庙前的树枝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说明此地香火很旺盛。
灯塔的东面是峰火台,这是明代狼烟墩台的所在。明洪武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这是一座用青砖砌成的峰火台,有步梯可以上下,周围有垛口,迎面的墙面上雕刻着“峰火台”三字。
登上峰火台,这里视野开阔,整个烟台山风景尽收眼底。头顶蓝天白云,烟台山上,洋房别墅和庙宇亭台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这里三面环海,景色确实很美。隔海远望,北面的芝罘岛,东侧崆峒岛都清晰可见。山脚下烟台港防浪堤内碧波荡漾,堤外海浪不停拍击防浪堤。山上树木葱茏,红楼青舍;海边礁石嶙峋,参差奇异;山体巨石丛生,神功造化奇观;再向远处望去,海面宽阔,海水如蔚蓝色的缎面般直至天际线,令人心旷神怡。
岁月流转,多少悲壮过去了,当年的侵略者早已作古,而旧物尚存,成为那个时代屈辱的标志,也警醒着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