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凤凰台遗址游记

标签:
济宁凤凰台遗址任城宝鼎南张镇凤凰村太昊祭祀台 |
分类: 游记 |
文、图/江边鸟
清晨,我有散步的习惯,但今天突然想骑电车出门转转。
骑着电车从环城西路到了金宇路,沿着金宇路往西走,过内环高架路,再沿着S338省道继续往西,过了黄井公交站,往南有一条大道,是通向凤凰台遗址的。早就想着到凤凰台遗址来看看了,但因为这里位于济宁西郊,位置比较偏僻,距离城区已有几公里的距离,一直没来成,今天骑上电车终于来到了凤凰台。
一条往南进村的路,路口上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牌坊。这是一个四柱三门式的木石结构牌坊,那牌坊崇阁巍峨,层楼高起,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黄色琉璃瓦盖顶,雕龙描凤,门楣匾额上雕凿着《凤凰台》三个蓝底金字。中门的一副楹联为:“凤凰鸣高岗,梧桐生朝阳”;外侧还有一副楹联为:“欲知堂奥幽深更进一步,要识门庭广大如在陶孤峰”,很有气势。这是集雕刻、绘画、匾联于一身的牌坊,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
牌坊前有一对石狮子,一左一右,一雌一雄,雄狮脚下踏着一只绣球,庄严威武。门前摆灵兽无非也是保卫门户、驱鬼辟邪的作用。
过了牌坊往南走,几百米就到了“任城宝鼎”。
这里的马路加宽了,四周由白玉栏杆围绕着的任城宝鼎,呈长方四足,仿司母戊大万鼎式样,耸立在马路中间。宝鼎前有一座巨大的书籍型的石刻,根据石刻上的文字介绍,此鼎为青铜铸造,高5.08米,长4.64米,宽3.2米,重8吨。听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宝鼎。
鼎的正面有“任城宝鼎”四个篆字,鼎的背面铸铭文,两侧有沿革和任姓起源。
鼎,是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青铜器。“任城宝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颇具古风。象征着国家团结,统一和权威,象征着和平,发展,鼎盛。此鼎于1995年10月铸成,鼎下村民们立有许多观音菩萨神像,还有小香炉。
任城宝鼎南侧就是凤凰台遗址。
凤凰台遗址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南张镇凤凰村村前,经过人工修缮的凤凰台遗址,坐落在一个高台上。看那凤凰台,坐南朝北,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凤凰台正门两侧是镏金大字“南无阿弥陀佛”,显示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
听说在凤凰台遗址上,十几米高的土层堆积中,蕴藏着丰厚的古代遗存,底层属“龙山文化”的遗迹,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址。凤凰台所在的任城区南张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可见中华文明之光。现在凤凰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台建筑风格匠心独具,国内罕见。整体按明代营造法式,古朴端重,彩绘内容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使整个凤凰台古建风格体现出强烈的龙凤文化,也意味着太平盛世龙凤呈祥。凤凰台座南面北,共分三层,周围用砖石垒砌,中间夯土而成。台高11.5米,底部4000平方米,顶部1600平方米,按照两仪,四象,八卦建造,甚为考究,暗合三才、天罡、地煞之数。北面正门中间为15米多长的御道,雕有七龙两凤,两旁分别有一道三十六级的石阶,暗合“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之数”。顶层四角包以护墙,呈八角,取“八卦”之意。正门两侧各立一方形石柱,每根重达7吨,上有翔凤,四面刻有康熙及历代名人题咏凤台的诗词佳句。台上树木郁郁葱葱引无数只珍禽异鸟栖息。因林中多梧桐,相传凤凰曾经云集于此,故称其为“凤凰台”。
“凤凰台”又名“风化台”,为凤姓教化之台,是远古时期的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为“太昊祭祀台”。伏羲又称太昊,自封为风姓,古代“风”、“凤”乃同一字。任城是四个风姓古国之首,有伏羲作为东方青帝诞生于任城之说。
台上正面是凤台寺,听说凤台寺是济宁城区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只见那台上是殿堂雄伟高大,四面绿树环绕。原来的凤台寺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损毁,现在的凤台寺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
疫情期间,不让游客登台参观。
只好围绕着凤凰台转上一周,从周边看,凤凰台真像个古城堡。听说由于时代久远,台子多处塌方,台上建筑也荡然无存。修复后的凤台古貌新姿,更显巍峨壮观。
在凤凰台的南面有石阶曲径可以通顶。石阶中间的高墙上有一巨型石雕“凤凰古松”,古松浮雕造型奇特,恰似凤凰展翅,两股枝干一高一低,如同凤冠,状似凤尾,只见枝挺、叶茂、苍翠,气势雄伟非凡,似乎正在诉说着凤凰台的雄姿和传奇故事。古松浮雕上还有一首不知何人所作的诗词:水浩淼碧波漾,万鸟栖林烟荡。渔歌晚稻菽香,风姓地降凤凰。祀坛古殿居上,伏羲祭现灵光。祀任城万世昌。
凤凰台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承载着三大文化内涵,即“始祖文化”、“运河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一处国内独有,文化丰厚的人文历史景观。
凤凰台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
本来想从凤凰村南面出去,走凤凰台植物园,但疫情期间其它道路均封闭了,只好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