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崇左园博园天琴广场归龙阁骆越王 |
分类: 游记 |
文、图/江边鸟
在崇左的第二天,早餐后就上车赶往崇左园博园。
崇左园博园位于崇左市江洲区石景林路南侧,就在昨天去的壮族博物馆的斜对面。这是第七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的园区,面积101公顷。
崇左园博园的大门标志是两根高大的柱子,柱顶上的铜鼓,凸显着广西特色文化。大门前一片宽阔的广场,广场花坛的巨石上雕凿着《崇左园博园》几个大字。花坛的东侧是吉祥物“猛猛”,花坛西侧为吉祥物“甜甜”;“猛猛”和“甜甜”
这是一个免票的园博园,游客可以自由出入。走入园博园大门,沿着大门中轴线往前走,主干道旁是高大的绿化树,很是整齐。绿化树外面是木棉树,木棉花正在盛开,只见那木棉树枝干挺拔,枝条横生,花红似火,蕊红如焰。
甬道的尽头是天琴广场,这是园博园的主广场,圆型,很宽阔,广场上很多的标志均有着壮族的元素。
崇左园博园与石景林风景名胜区贯通连接在一起,在天琴广场的东侧,就是石景林景区,那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天琴广场的南面是水口湖,这是一片天然湿地水域。园博园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一湖一阁一广场,四桥四馆十四园”的景观。
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青山绿树,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了画卷之中。远处湖面上波光粼粼,在和风爱抚下,漾起层层縠纹。远望,水口湖水就像一面明镜,天水一色,浩瀚无边。
湖上建有栈道、澄水廊、水心榭、游船平台等设施。站在观景平台上,看湖水,看远山,赏风光。
湖的对岸有座“归龙阁”,听说其设计理念源于左江斜塔“归龙塔”,成了园博园的标志性建筑,是崇左园博园中一大亮点。
听说归龙阁高53米,采用钢木结构建设。阁顶立有用黄铜精制的塔刹,塔刹为纺锤型,是广西地区独有的造型,塔刹顶部的圆盘是古代建筑常用于塔刹及建筑宝顶的标志。檐口出挑简洁,角翘角度平缓,去繁从简,浮华洗净却又不失庄严,体现了壮族干栏式建筑的特色。如若有时间,登上归龙阁,就可以鸟瞰整个园博园的自然景色以及周边的美丽风景。
春天的迷雾缭绕着山山水水,雾气时深时浅,对面的宝塔仍然可见,为来访的客人拱手相迎。
看那远山,看那水中倒影,看那归龙阁,崇左园博园是以“壮乡情,崇左美”为主题,水口湖的对岸有这样的广告牌“发现崇左山水,圆梦别样桂林”,可能这就是崇左园博会的办会理念吧。
崇左园博园的规模很大,以山水花木为轴,水系景观为带,北面和东面为公共展示区,西北面为广西14个城市展园。还有4座景观桥、归龙阁、珍贵树种园等项目。
出了天琴广场,我们往西走,路旁的无忧花开得花大而色红,犹如团团火焰。那南国特有的蒲桃花,开花见不到花瓣,只有明显的圆形萼片和花蕊,花蕊如丝如针呈丝丝放射状,一簇簇白色的花朵,仿佛一个个亮丽夺目的绣球缀满枝头,随风摇拽,妖艳夺目。
这里的景观树最好的还是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棕榈的林荫下有很多的建筑,路过东盟演艺场,美食街,民谷酒店等建筑,均已是关门闭户,一派萧条景象,有的甚至还没有结束工程就烂尾了。
沿着步道来到了崇左园,崇左园的主入口处有一尊骆越王的雕塑,两侧各有一根抱龙柱。青色石头砌成的景墙上,雕刻着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和动物图像,最中心的一面墙上,放置着一个精致的铜鼓。
崇左园以反映崇左文化为主题,以时间为线索,通过缘起花山,英雄边城,锦绣崇左的发展历程,引领人们在古韵悠然的乐园中探寻“崇左文化”的真谛。展园中有骆越根祖,壮子赤诚,稻作景观,镇南关楼等景观。
几门火炮架设在仿古的城垛上,一面墙上通过设计建设革命文化景观,表现边疆壮族人民保卫家园、不屈不挠的精神,树立了崇左独特的文化品牌。
崇左园的植物以木棉为主,此外,竹子、苹婆、非洲茉莉、巴西野牡丹、海桐、红继木等植物,郁郁葱葱,展现一片旖旎自然风光。
园中有座镇南关楼,位于水口湖畔,它的前半部分主要运用青砖作为装饰,并将友谊关的大门造型运用在其中。后半部分则呈现吊脚楼形状。在镇南关楼二楼和三楼的造型中,采用了本地老杉木作为吊脚楼的柱子,而青瓦的修饰与一楼城墙正好相呼应。
爬上镇南关楼,登高望远,可以尽观园博园的美景。只见木棉花开得红红火火,不远处的林荫下小路是弯弯曲曲,一条清澈的小溪沿着石阶顺流而下,水流潺潺,溪流中有形态美观的叠石,与花田、丛林、景观建筑融为一体。在这里可以尽情的看那远山如黛,看那水口湖的平静如镜,看那园林的红花点点。
崇左园博园地域开阔,有桥有水,有花草,风景优美,道路平坦。沿着步道来到了铜鼓桥,这是以铜鼓为造型的桥梁,桥中间圆圆的造型就是一面巨型的铜鼓。在这里可以看到水口湖在向西延伸,那边有广西十几座城市的展园,还有儿童乐园,周围的景色也很美。但是导游只给了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上午十点半还要赶到花山去乘船游左江,我们只到了铜鼓桥就返回了,可惜那么多的园区都没有看到。
各地都有园博园,其实都差不多,只能说虽大同小异,但巧妙各有不同而已。
崇左园博园将成为一座永久性综合公园,与周边石景林景区和水口湖保护区共同形成国家级景区,成为崇左丰富旅游资源的缩影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