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八镜台游记(赣州游之十)

标签:
赣州赣州古城墙八镜台铭文砖八境公园 |
分类: 游记 |
文、图/江边鸟
秋光绚丽,金风送爽。
出了蒋经国旧居,沿着城墙往东走,城墙内外是阳光明媚,天空宁静,又高又蓝,呈现出层林尽染,一片金黄的秋色;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在茂密的林荫中几洼湖水在秋风中荡漾着,在浓郁的秋色中点缀着几点红艳艳的三角梅。
在古城墙的转角处,耸立着一座伟岸的三层塔楼,那就是著名的八镜台。高高的八镜台建筑在古城墙上,面对赣江之源,被章江和贡江合围。台下古炮楼雄壮魏巍,与山水相印,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八镜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是赣州古城的象征。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所以取名为“八镜台”。






八镜台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5--1063年),是赣州著名古迹,台高三层。看那八镜台,傲立在宋代古城墙上,朱楼碧瓦,飞檐斗拱,画梁赤柱,雄伟壮丽,楼台上悬挂着镏金《八镜台》的题额。听说原台为木结构,1663年(清康熙二年)烧毁,后经乾隆、嘉庆二朝加以修复。1929年再次焚毁,1934年重建。1976年,因楼台中的暗室失火,再次被焚毁,并烧毁所藏西周铜鼎及其他文物数百件。1983年,仿宋格式重建了八境台,现在是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琉璃瓦盖面,内部装修有天花、藻井、彩绘,整个建筑溢彩流金,巍然壮观,凭江而立,气势挺拔,气势磅礴,光彩夺目。
八境台基座是青麻石铺成,洁白的花色栏杆环绕着台基座。台前放置两门锈迹斑斑的大炮。八境台四周植有松柏,显得古朴而又富有生机。台形长方,四面如一,台顶全部用绿色琉璃瓦铺盖,置有“双龙护栏”。阳光下,八境台更显得金碧辉煌,美伦美奂。






一层展示的是一些诗画,八镜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苏东坡“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灿然而笑,然而叹矣。乃作诗八首,题之于图上”,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现悬挂在大厅正前方。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序一篇,即《八境图后序》。此后历代文人,如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大厅正中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章贡会双流,俯仰沧垒,大地风云天外起;楼台收八境,依稀城郭,故乡烟雨梦中来”。厅内还设有陈列柜,展出了历代有关八境台的文献、诗赋的影印件。






楼梯两侧是一些雕花木屏,二楼展出的是历代文人骚客以八境台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郭沫若先生的诗词《登赣州城内八境台》:
三江日狂流,八境岁华逎。
广厦云间列,长桥水上浮。
办林冠赣省,钨产甲神州。
一步竿头进,力争最上游。
三楼是八境台的最高层,倚栏而望,眼前奔流不息的三江,江面上往来的游船,正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这里如画的风景,如诗的故事,使人怡然自得,回味无穷。看那赣州城外,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连绵起伏的山,葱葱茏茏。
看着台下沿江而建的古城墙,感受着历史之沧桑,从高处俯望,见章贡二江合流于此,再一路北奔而去,远处有浮桥似一索带横跨江面,两岸建筑错落有致,山水相配成美景,又安能不慨然而叹造化神奇呢。
三楼凭栏远望,最为壮观的是二水环流,左边是发源于南岭山脉的章江,右边是发源于武夷山脉的贡江,这是赣江的正源,这两条江在八镜台下汇合成赣江。赣字也由文章的章字和贡献的贡字合成,赣江从此开始,赣江北去,浩浩荡荡,动人心魄由南向北流入长江。纵贯江西南北,是江西的母亲河,所以江西也简称为“赣”。






站在三楼上,看那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江的源头。绿树成荫,碧湖成群,景色各异,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繁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
八境台内还设有赣州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颇为丰富。
“一座赣州城,整部宋代史”。赣州在宋代是36大城市之一,城区境内荟萃了古城墙、古石窟、古窑址、古码头、古浮桥等宋代名胜古迹,素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美誉。赣州古城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宋城墙,赣州境内还保留着众多宋时古迹。
历经南宋、元、明、清、民国共八百余年,历代均不断对城墙进行修缮、加固。根据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听说现已在赣州古城墙上找到了40 余种不同的铭文砖,其中带有纪年铭文的就有二十余种。在八镜台下的城墙根,就能看到一些铭文砖,听说城墙上铭文与地方志中修城的记载相吻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古代城市建设史的宝贵资料。






八镜台下辟为八境公园。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台下耸立着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