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踏雪小渠子

标签:
乌鲁木齐小渠子乡天山徒步冬日踏雪 |
分类: 游记 |
文/江边鸟 编辑/江边鸟
冬日的乌鲁木齐大地一直被大雪覆盖着,已经降到零下20度了,但这几天的天气还是很晴朗的,在家闲着没事,就随着“骨朵”的《开心快乐休闲徒步群》去小渠子踏雪。
乌鲁木齐的冬日天亮得晚,清晨9点从铁路局上大巴车的时候,天还没亮哪。9点半到红山接其它队友,因有个别队友迟到了,大巴车在红山路口停车时间过长了,被交警罚了款。
大巴车出了乌鲁木齐,沿着216国道向天山方向驶去。戈壁滩被大雪覆盖着,旷野上一片白茫茫,无边无际,显得格外的白。路道旁的树木,都挂满了积雪,像披上了一层白色的银装。国道上有清雪机清扫,所以干干净净的,黑色的国道就象一条乌带在茫茫的雪野中向天山延伸着。太阳出来了,清晨的阳光洒在旷野的积雪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冬天出行,车外很冷,但车箱内很暖和。在领队“骨朵”的鼓动下,驴友们除了自我介绍外,又是载歌载舞的,气氛很是热烈。
过了永丰乡大巴车就离开了216国道,转入乡道,到了甘沟乡就开始走便道进入属于小渠子乡的山谷。






天山山前的丘陵地带基本上没有树木,就是偶尔有几棵树也已经是树叶落尽,挂满了冰雪。旷野上高低起伏,但均是白茫茫的一片。
天山山脉是呈东西走向的,形成了很多近于南北向的山谷。在一个不知名的山谷里我们下了车,山谷里有便道,但由于积雪较厚,山道又窄小,大巴车不敢通行了,我们背起行装,徒步就从这里开始了。
车外是寒风瑟瑟,那种寒冷的青冽,那种清新与冰凉让人一下车就打了一个寒噤,车内外的温差相差几十度哪。绑好雪套,在雪地里徒步,一是要穿上高邦的徒步鞋,二是要挷上雪套,这都是为了防止在雪地中行走的时候,积雪灌入鞋子中。整理好行装,就开始沿着山谷往山里走去。驴友们有的拄着双杖,有的拄着单杖,在雪地中行进,拄着手扙会好一些。几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我拿着相机哪,刚开始的坡度也小,我就没有拄手杖。






这是一条宽缓的山谷,中间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的便道,在雪地里留下有深深的车辙。沟的两侧是缓坡,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向阳的地方积雪要少一些,有些地方露出了枯黄的衰草。阴坡的积雪很厚,也是云杉密布的地方,积雪中的云杉照样还是那样的挺拔,那丛林里才是真正的林海雪原。
大地冰封,寒意袭人,银白的世界里只有银白的雪,白雪皑皑的旷野,是大自然造化之作,风随山形雪随意,寒绕树冠披冰晶。真是银封万仞迟归鸦,林海雪原无人迹。一股尖厉的寒风从雪白溜光的雪地上旋起,又沿着弯曲而光秃的山谷打着呼哨而远去。
是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山谷中冬的沉闷和寂静,被寒冷凝固的风景忽然间变得有了生气和灵性。
走在白雪皑皑的山道上,积雪中一行行的印迹,雪压枝头的几株小树,被白雪填满了的沟渠,蓝天下盘旋着的几只苍鹰,这一切都似乎是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云杉的清香,白雪的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
路右侧有高压线向山里延伸,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应该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
太阳刚刚爬上东面的山顶,山谷里还投下了着大片的阴影。路的右侧不时地看到一些土屋和毡房,这里是哈萨克牧民的越冬点,几群绵羊和几头黄牛悠闲地在山坡上游弋着。






在谷中行走,也可以看到那远山白皑皑的顶峰,谷中悠长的山路,弯弯曲曲伸向大山的深处。眼前的万物都被白雪覆盖着,凄美宁静。置身在茫茫的雪地里,停下脚步周围就是一片寂静,天是蓝的,雪是白的,树是黑的,世界只剩下黑与白,徒步中的我们似乎就是这一幅巨大的黑白水墨画中的几个小黑点。
看那雪地里的车辙,脚印,如诗,如画,成了前行的航标。白雪满地,景色无边。说不完千般旖旎,道不尽万种风情。踏行在这厚厚的积雪上,听那脚下踩雪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响,徒步者自己都被陶醉了。
大约走了3公里左右,来到了几户人家的屋前,这是牧民的村落,白墙红瓦,几幢砖屋,几座毡房,圈中有牛羊,雪地有汽车。银色的世界里,地面上成了雪毯,房顶上铺满了“棉絮”,房舍屋檐挂满的冰柱显示着这冬日也有温暖的时候。村落小小,炊烟袅袅。
到了此处已经是快中午一点啦,大家就在牧民家休息。领队助理“胖子”正在一个烟熏火燎的大锅旁做着汤饭哪,那些锅和灶都是牧民家里的。“胖子”说,这家牧民他们很熟悉,夏天来的时候也经常到他们家休息,现在在山里徒步不让生火做饭了,所以就借用牧民家的锅灶做饭吃啦。
牧民家一进门有4、5间房子,都是相互连通着的,房子里生着炉火,很暖和。房主人很是客气,显示着哈萨克牧民的好客。房前的园顶毡房里堆放着杂物,也许是到了夏天才用的毡房吧。
一大锅汤饭,新疆人做的汤饭就是羊肉面片,里再加些土豆片。“骨朵”领队拿着我的饭盒第一个就给我打上了,领队总是很照顾我这个老汉的。很多驴友带来了牛肉,火腿肠,馕,泡菜等等,“春天”带的牛肉特别好吃。有站着吃的,有坐着吃的,有在屋内吃的,有在屋外吃的。汤饭的味道还不错,一大锅的汤饭基本上都吃完了。






饭后继续往山里踏雪。沿着马道攀登那个向阳的山坡,两侧的山坳里长满了云彬,云彬林中是厚厚的积雪,阳坡上偶有一些残雪外,枯草已经露了出来。大家三五成群的,一边徒步登山,一边拍照。山坡上不时地看到一些旱獭洞,旱獭是很珍贵的皮毛兽,遍布在天山。
徒步山坡上,耳边呼呼的山风很是惬意。临风傲立山顶,一种征服的豪迈,一种凌然的傲视,一种挑战胜利的成就感。
在冬日的阳光下,在这零下20度的野外,登上到山梁上,也已经是汗渍淋漓啦。山梁的另一侧是阴坡,云彬树很茂密,看不见那边山下的美好景色,沟的那边就是小渠子乡啦。
站得高看得远,仰望苍穹,银色世界,玉洁冰清,透着几分神秘,透着几分静谧,几只乌黑的寒鸦点缀着这片雪白的大地。风光旖旎的雪山,白雪皑皑,看那大山的巍峨,群山的环抱,山涧的幽静,一览众山小的情怀;看那银装素裹,飞珠溅玉,天地一色。冬日阳光有一些眩目,但是空气还是那样的清冽。大地万物冰清玉洁,素雅美丽,张开双臂,就能把这玉洁冰清的世界揽入怀中。
山梁上也有厚厚的一层冰雪,在山风的威力和阳光的普照下,午间一些积雪消融,晚上又开始冰冻,形成了硬硬的表层冰壳,在冰壳上走路很费劲。
明亮的雪,带来了山里的宁静,徒步者们眷恋着那晶莹锡透的原野。那白雪覆盖着大地,覆盖着山谷,覆盖着高山,覆盖着树林,覆盖着河流。冬日中岁月的流淌,洗涤着山里的一切,沟壑被风雪抹平。






雪是冬的意象,积雪是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能够读懂雪的踏雪人,以雪为陪衬,用相机把自己和雪融在一起,放大成永恒的记忆,期望人生如雪一样的洁白,期望心灵像雪一样的纯净。
南面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那闪耀着银辉的雪峰,是那样雄伟壮观、庄严而神秘。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
踏着积雪下山。在山坳里,驴友们用纺织袋装着半袋子雪,然后坐在雪袋子上,从高坡上滑下,这就叫滑野雪。尽管滚得一身都是雪,但都玩得很开心。
太阳西下,再踏雪返回大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