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张掖湿地公园

标签:
张掖湿地国家公园旅游游记 |
分类: 游记 |
文/江边鸟 编辑/江边鸟
离开大佛寺就驱车前往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区的北郊,是祁连山前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地带,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系统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态多样性、防止沙化和改善气候的重要作用。
湿地公园的西门,是主入口,有很大的广场可以停车。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这里有游客服务区,有花园,有草地,有憩亭,游人如织。广场上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广场中间一块长约7米,高约4米的墨绿色的巨大祁连玉上雕刻着《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几个红色大字,巨玉背面雕刻着《黑河赋》。






湿地公园面积很大,很宽广,远远望去,一片青悠悠的芦苇荡。公园内从北到南有天鹅湖,荷花池,鸳鸯湖,南湖等等,我们带着小外孙女哪,又是烈日当头,就选择往南湖方向走。
南湖的一侧有一道木栈道,是专门用于观光的。沿着木栈道往东南方向行走,左侧是一片芦苇荡,右侧就是南湖水。左侧的水泥小道可以通行公园内的电瓶观光车,一拨拨的青年人驾着摩托,骑着公园里的多人自行车,在水泥路上轻松休闲地游玩着。我们没骑车,就沿着栈道漫步。
这里有清彻的湖水,湖面上飘着水草,有水面上戏耍的野鸭,还有难得一见的黑天鹅,有点像江南水乡风情哦。






公园里遍布着湖泊、湿地,形成河西走廊独特而宝贵的湿地资源,堪称河西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栈桥相连,景观营造自然式园林为主,配以美丽的,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
往北望去,公园被整片的芦苇笼罩着,茂密的芦苇丛,葱葱茏茏,一望无际,大气雄浑,美丽壮观。微风拂过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绿浪滚滚,在阳光的照射下绿的发亮。一条木质游道在茂密的芦苇丛中弯弯曲曲地穿梭而过,伸向远方。






芦苇长得密密麻麻的,站在苇丛中,只能看到一堵绿色的墙,把人的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
踩在木质游道上,没入那青纱帐中,似乎有种绿色梦幻般的感觉,可以尽情地拥抱那绿色的海洋,拥抱那绿色的梦幻。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中,仿佛还能听到植物生长拔高的声音。
芦苇随风摇曳,群鸟水面飞翔。公园里没有成片的树木,偶尔能见到几棵树木挺拔葱郁,远处水天一色。游人三五成群,或悠闲漫步在湿地栈道,观赏湿地美景;或徘徊在芦苇深处,沉醉在绿色海洋中。无穷无尽的万倾绿浪,清澈透明的碧水连天,确是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小外孙女喜欢在栈道上跑来跑去,一会儿就一身汗啦。站在亭廊看湿地,芦苇成片,清水荡漾,微风吹过一阵清爽,鸟儿在芦苇丛中鸣叫。亲近自然,享受休闲时光,令人流连忘返。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一望无际,从西望不到东。南面的祁连山是那样的巍峨逶迤,似巨龙奔腾在苍茫的草原上,雪峰融化的冰水,养育着祁连山下的草原农田。北侧的北山群峰,是那样的雄伟挺拔,犹如戈壁屏障,迎风雨,傲霜雪,披冷月,守护着河西走廊的甘州大地。
不时地有一些略高于地面的观景平台,登上观景台,看那美丽的变化万千。坐在岸边,凝视那湖水的碧波荡漾,眺望那芦苇的随风起伏,欣赏那天鹅的游弋嬉戏。湿地公园的静谧美,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湿地中植被丰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与陆生乔灌林木、草原植被、荒漠植被镶嵌分布,是西部绿洲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芦苇蒲草成片相连,山泉湖水碧波荡漾,水鸟云集,鱼翔浅底,草木繁茂。这里的水域一湾又一湾,这里的绿苇一片又一片,绿色环绕、碧水拥裹,是名副其实的“戈壁水乡、湿地之城”。
走进湿地,俯瞰脚下,小桥流水,溪水潺潺,轻风拂过,充满着诗情画意。极目远眺,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仰望苍穹,蓝天白云,绿色包裹着的世界空气是多么新鲜。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境界,使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湿地中还建有一些垂钓园、鸟类栖息场所、野生动物驯养展示中心等等。沿着栈道我们来到了城市湿地博物馆和观景塔。
在南湖的岸边,有一座《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外形建筑以“叶片”,主体工程采用花瓣状原生态建筑风格,融入了张掖古城文明和古丝绸之路文化元素,展示着湿地之美。
博物馆依水而建,分上下两层,展厅分别为“塞上江南、印象张掖”,“地貌大观、多彩张掖”,“丝路重镇、人文张掖”,“湿地之城、生态张掖”和“城市未来,大美张掖”五个主题展项。这里集收藏、研究、展示、宣教、科普于一体,以“戈壁水乡、生态绿洲、古城文明”为主题,传承着地域历史文化,展示着湿地保护历程,彰显着生态文明成果,描绘着城市规划远景,是展现张掖湿地生态建设的窗口,也反映了历史文化名城与湿地生态环保之间的密切关系。






馆内多媒体数字技术与逼真的典型湿地景观完美结合,使游人如同置身于湿地环绕的奇妙世界中。还有各种动物的标本让人目不暇接。
已是下午时分,烈日当头,天气好热,有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