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康家石门子

标签:
乌鲁木齐天山康家石门子徒步游记 |
文/江边鸟 编辑/江边鸟
(2012.06.26乌鲁木齐)

端午节,星期六。跟随零丁洋领队的《洋洋部落》到距离乌鲁木齐市约150公里的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去徒步。
清晨8点半从诺亚方舟门前上车,沿着高速公里赶往呼图壁。
盛夏时节,天山的山前绿洲带是一个真正的绿色世界,所有的植物都在这个盛夏的时节,尽显着自己的那一分秀色。林木是一派苍翠,田野里绿的黄的,春意盎然。棉花已经长了尺余高,玉米长了一人多高,形成了一片片的青纱帐。朵朵金黄色的葵花向着太阳,小麦已经泛黄,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阵阵麦浪。
到了呼图壁后就开始往天山方向走,今天运气不够好,居然走了四条便道,都是因为修路而被迫返回。路上走了3个小时才到达红莲寺。
一座光秃秃的赭色的山峰,寸草不生,呈悬崖状耸立着,山半腰下一个赭色的庙宇和白色的佛塔,山涧中却绿树成荫,牧草茵茵。这就是红莲山,山半腰就是红莲寺。红莲寺窄窄的小台阶从寺门一直延伸到山涧的密林草地。






红莲山的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听说每年在此还有热闹的庙会哪。
传说2000多年前,乌贪赀离国公主红莲才貌双全,远近闻名。邻邦且弥国王欲娶其为妾,但红莲却早已与书生张哲相爱。乌贪赀离国王慑于且弥国的强大,迫红莲出嫁。但红莲宁死不从,和张哲双双逃离。但被且弥国的强敌赶到,张哲奋起抵抗,被砍倒在血泊中,红莲悲痛欲绝,背起张哲的尸体,纵身跳下悬崖,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一阵风过后,原本黛青色的山岩变成了火红色,山体形如一朵盛开的红莲。自那以后,这座山就经常有云雾缭绕,不时的有仙鹤围绕着山头飞翔。人们为了纪念用真情感动天地的红莲姑娘,就把这座山叫做红莲山。
好凄美的爱情故事。
红莲山水库就在红莲山下,是由发源于有狼塔之称的河源峰系列的雪山融水,而产生的呼图壁河,白杨河交汇而成,水库壮观雄伟,碧波荡漾。
红莲山血一般红的岩石,水库的排泄渠就从那悬崖下流过。也曾试图到渠旁去看看,可渠里流淌的还是清澈的溪水,还以为是红色的红莲的血哪。
其实红莲山是由第三系的砂砾岩组成,由于岩石形成时期的气候干热,就形成了红色的岩石。






几间房子建在公路旁,一片茂密的小树林,成了来往客旅的落脚之处。
没有去参拜红莲寺,困为寺庙还在半山腰上哪,只是远远的眺望着,祝福那红莲姑娘,也为天下的红莲姑娘们祈祷。庙里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祈祷寺庙香火旺盛,普渡众生。
车子沿着戈壁丘陵向天山深处进发,见到了村落处处,见到了炊烟缕缕,见了到草地青青,见到了牛羊悠悠,见到了沟谷纵横,见到了溪水潺潺。
不知翻过了几座山,不知越过了几道梁,车子在一座高山的山腰上停了下来。在车上远远就看到了那些由陡崖山岩组成的喀拉扎山,只见那赤色的,暗红色的山岩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尤如高高的一座城楼,又像那延绵的万里长城,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那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无奇不有。
那是一种丹霞地貌,是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组成的地层,由于流水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作用而形成的赤壁丹崖,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在那山坡上吃午餐,矮小而又枯黄的草地就成了大家休息的地方。三五成群坐在那草地上,享受着各自带来的美味食品,有几位老驴还点起了小气炉子,煎鸡蛋,煮面片,还真是津津有味。其实走累了,也饿了,在野外吃上什么都是香甜的呀。
老驴友说,今年气候太干旱啦,降水太少了,所以这片草地变得枯黄了,往年这片草地也是绿油油的。
站在那高坡上,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在那路的南侧是高山、草甸和松林,只见那蓝天白云,松林苍苍翠翠,草甸青青绿绿。沟谷纵横,山脊挺拔,仿佛听到了那阵阵松涛声,似乎也听到了那高山峡谷传来的潺潺流水声。
路的北侧,则是那城墙一般雄伟的喀拉扎岩墙。峭壁发育了岩柱、峰丛、峰林、孤峰等地貌。其造型万千,什么雪豹跳涧、山羊回首、金驼狂奔、宝马长嘶、孙猴取经、牧人遥望等等。
喀拉扎山是完美的、神奇的、壮观的。当地人给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百里丹霞丽景区。
这种丹霞地貌确是很壮观的,在康家石门子赋中,王宇斌有诗云:
石门一线另开天,牧野牛羊清眼帘。
十万大山逐浪走,千层琼阙并云悬。
放怀丘壑应添梦,惬意峰峦即是仙。
百里丹霞灵圣地,增福延寿有神泉。






沿着山涧、山坡徒步,不时地遇到成群的羊群和牛群,还见到悠闲的驼群。周围山势缓,降水多,牧草茂,土壤肥,气候暖,积雪少,是理想的天然牧场。
沿着山涧、山坡徒步,一步一景色,有时为了拍照,为了观景,经常会落在队伍的后面。
在一座高大的悬崖下,牧草青青。两条山溪汇流处的第三纪的粉砂岩壁上,诡秘的赭山,山岩一丛丛象高大的灌木矗立在山谷中,神秘莫测。岁月的流失在山岩的层层叠加上反映的非常清晰。只见那峰如剪裁,山如刀割,奇峰林立,峭崖深谷,险峻壮观,山峰上有奇石百态,光怪陆离,石峰高低参差,争奇斗险。造型独特,千姿百态。呈现一派原始古朴、世外桃源的风韵。
站在崖前,千尺危崖立当面,陡岩峭壁,如斧削刀砍,深可千仞,高不见顶。
在那悬崖底下,就是康家石门子岩画,听说是国内及世界上罕见的生殖崇拜岩画。远远看去,岩面平整,听说刻绘着数百个大小不等,身姿各异的人物和动物。这处岩画经有关专家论证定为距今三千年的塞人遗存。
康家石门子岩画远远望去,坐落在好比一座神秘的宫殿的山体上。岩画处在离地10多米高的陡峭山腰上,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岩画毁损程度非常严重,听说有近一半的画面被自然剥蚀,无法辨认了。




悬崖石壁前却有一道铁丝网把我们给拦住了,不知是什么公司,开始向游客们收钱了。领队带着我们徒步山路,本来就是有逃票的意思,但只有走在最前面的几位年轻人,进去了。等我们的大队伍还举着红旗到达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人把门了,非问我们要门票不可,而且门票是在3公里以外的公路岔口处卖的,还很理直气壮地说,只认票不认人。好晕呀。到了跟前却看不上岩画,是这次徒步的遗憾哦。
在那峭壁、峰丛、岩柱上,因泥幔覆盖而被侵蚀剥落后形成了很多的自然景观,砂砾岩壁上岩屑风化剥落形成了密集的凹坑和横向洞穴等地貌。
康家石门子处在深山荒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山势陡兀,在那赭红色岩石构成的山体上,滴水全无,草木不生。但在山岩的底部,却有一股从山顶透过石缝渗流出的清泉,并形成潺潺溪流。
传说在清朝末年,这里深山荒野、禽兽出没,人迹罕至。有一康姓农民,避祸入山,在这里垦殖、居住。由于附近山势奇峻,石壁豁开如阙,故而有“康家石门子”之称。
悠悠徒步,在那草甸上,在那山坡上,在那陡岩下。还不时地在牧人房子前驻足,也试图感受这西部牧区的古朴与沧桑。
不时地有一些铁丝网拦在面前,我们也曾问过牧者,为何围那么多的铁丝网。得到的回答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山林草地也变成一家一户的啦。




看着那蓝天白云,看着那松林草地,看着那悬崖石壁,惊叹那天公造物,自然之美。
返程中路过塔西河水库,沿着塔西河到达玛纳斯,然后上了高速返回。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