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厦门

标签:
厦门旅游南普陀寺大嶝岛游记 |
文/江边鸟 编辑/江边鸟
从武夷山坐了一个晚上的火车,天亮时返回到厦门。
车外下着滂沱大雨,雨水沿着车窗一个劲地往下淌,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一出车站,雨下得那个大呀,倾盆大雨。已经是初冬时节啦,还有那么大的雨,真的少见哦,满大街上都是水呀。我和夫人只带了一把雨伞,刚出检票口就被雨水打湿啦,皮鞋也变成雨鞋了。
上午是没有宾馆住的,等雨稍为小点后,导游带着我们去南普陀寺。很多人的衣服都湿了,鞋子也进水了,尽管都带着衣服,但没有换衣服的地方。在普陀寺门前我又花了10元钱买了一把雨伞。
冒雨进入的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寺庙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丈余,宽丈余。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
大雨中看那寺后的山麓,总是雾蒙蒙的,雨中看景,也不能尽兴。
离开南普陀,又到胡里山炮台去参观。






胡里山炮台依山傍水,修建在一座小山包上,临海,建有高高的城墙。炮台中有各式各样的大炮,有不同时期的大炮,真是一个炮的博物馆。
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6460米,花了白银5万两才购得。该炮在抗战初期还击中过一艘来犯的日本军舰。






站在城墙上,只见整座城堡被古榕、相思树和绿草掩覆着,外有护城河,内有巡逻道,城墙上下互通,战壕内外相接,城中有城,门内有门。正对东城门的瀑布叠泉,与波涛海浪应和,在雄浑中增加几分妩媚。
仿佛能看到那身着盔甲的兵士们在来往地穿梭着,在往大炮里装填着火药,似乎也能听到那轰隆隆的炮声。具往矣,只有那参天的古树和摇曳着的花草在诉说着那过去的故事!
看到北半部是炮台园林,绿地、仙人掌、点缀其间,守护着这座古老的炮台。






本来计划着要到大嶝岛和小嶝岛去的,还计划着到小嶝岛去吃海鲜哪,听说那里的渔民刚捕捞上来的海鲜都是很新鲜的。但由于雨总是下个不停,海面上雾很浓,到小嶝岛的渡轮停航了。
只有很遗憾地到大嶝岛去了。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是经过海底隧道到达大嶝岛的。真想在大嶝岛上好好看看那隔海想望的大小金门岛,可惜的是大雨滂沱,雾气缭绕,连金门岛的影子都看不到,好遗憾的。
大嶝镇由大嶝、小嶝、角屿三个岛屿组成,俗称“三岛”,与金门最近距离仅1800米






这里曾经是对台湾的前线,这里曾经历过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洗礼,这里曾经一度成为战争废墟,这里曾经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落下过1.5颗炮弹。
硝烟散去,时光飞逝,大嶝三岛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已是绿荫葱葱,景色怡人。
昔日的前沿阵地,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唯一一座面向金门,面向台湾,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的多功能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在大嶝岛上有很多卖台湾货的商铺,主要是一些高仿的A货,包括LV包等等。
傍晚,雨总算是暂时停了,从大嶝岛上能看到金门岛的那一片灯火。






厦门是个座海滨城市,到处都是海洋的气息,处处都有扑鼻而来的被海风吹来的阵阵清香,路边的棕榈树摇曳着凤尾般的枝叶,那阴沉的天空还有乌云朵朵,似乎是雨还没有下够似的。让人们着迷的是这里的绿化。马路中间的绿化和不同的植物的造型,山中野花的巧妙搭配,不显杂乱,又增添了几许玲珑,让人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