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在秋色中穿行

标签:
文化乌鲁木齐吐鲁番列车秋色 |
文/江边鸟 编辑/江边鸟

我从十红滩项目上出来,买了T296由乌鲁木齐到金昌的火车票,要到龙首山项目上去看看。这趟列车是开往兰州的,从乌鲁木齐出发,要经过柴窝堡盆地、吐鲁番、善鄯、哈密、玉门、嘉峪关、张掖等地。沿途有部分时间是白天,可以欣赏西部的部分风光。
火车于10月19日下午15点正点开出了乌鲁木齐南站。乌鲁木齐在蒙古语中是“优美的牧场”之意,位于天山北麓草原地带,东临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南依连绵千里的天山林带,西、北紧靠准噶尔盆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
秋日的乌鲁木齐沐浴在一片阳光下,蓝天白云,在秋风扫荡下,黄叶片片。由于已经开始供暖,缕缕薄雾笼罩着这座边塞都市。只能看到这座城市的一片朦胧身影。


列车开出了薄雾笼罩着的都市,过了乌拉泊,就开始进入茫茫的柴窝堡草原。这是天山山脉夹持中的小型盆地,位于乌鲁木齐通往吐鲁番的天山峡谷之中。南北均为高山屏列,雪峰照面。秋日早已降临了这片草原,茫茫的原野上已是一片秋色,铁路旁才种了几年的小胡杨林带,已泛出了金黄色。北面高耸着的博格达峰,皑皑白雪在阳光下泛出耀眼的光芒,常年留有一抹飞白的山顶。远山是一片白茫茫,近山却是黑坳坳的,只长着低矮小草的山坡上,黑中泛着黄色,是秋的时候了。向北望去,山势巍峨险峻、青石裸露、河道里生长着稀疏的白杨树,典型的天山南坡地形地貌。
在列车上远远就看到了柴窝堡湖,那是乌鲁木齐市郊最大的淡水湖,如果你有机会乘坐汽车沿着312国道走,就会更清楚地看到湖中的美景了。水平如镜,清可鉴人,湖面波光桨影,天水相连,湖提树影婆娑,景色迷人,湖中有鱼,湖边苇草丛生。近年移植大量螃蟹,秋日蟹肥,可供游人品尝。湖中盛产鲤鱼、草鱼、鲢鱼、青鱼。


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就在柴窝堡草原上。当在眼前出现的由无数整齐排列、不停旋转的高大风车所组成的10公里长的风景线时,途经此地的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奇。据说,天山脚下的这座风力发电厂容量已达8万千瓦。数不清楚的风机,在微风下悠转着,每台风机是600瓩,而且每年的风机数量都在增加,不但在盆地中间有数不清的风机,在南面的山前也矗立着无数的风机。它发出的电力已经和乌鲁木齐的火力发电并网,大大增强了新疆中心地区的电力供应,成了西电东输的电源。
列车就从林立的风机中穿行,巨大的风机显现出高科技的生产力。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能充分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减少,利用风能、太阳能已成为一种趋势。
柴窝堡小镇的绿洲上也是一片青黄色。我也曾经由312国道在这个小镇上停留过。那里有与新疆烤羊肉串一样出名“柴窝堡大盘鸡”,而这道菜的“发祥地”就是柴窝堡。大盘鸡,确确实实是用大盘子装的又鲜又嫩的炒鸡块,满盘子是艳艳红色-爆红的鸡块配上鲜红的辣椒,发出诱人垂涎欲滴的浓香。周末的时候,很多人从乌鲁木齐驱车几十公里到柴窝堡来品尝大盘鸡哪。


列车过了柴窝堡镇就是盐湖,这座盐湖号称中国的死海。这是一座咸水湖,湖中盛产食盐。由于盐湖地势低于柴窝堡湖,周围山上、高地上的盐份被河流、洪水、地下水冲刷之后,经过两湖相通的湖底,逐渐沉积于盐湖之中,因而形成了这种淡水湖、咸水湖紧紧依邻的奇观。每到盛夏的季节,就会有很多的游人到盐湖去漂游。我也曾经在那个湖里游过,湖水的比重很大,人能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那是真正的漂呀。
过了盐湖就到了达坂城,好大的一片绿洲,也都开始泛黄了。达坂城因王洛宾的一曲《达坂城的姑娘》而名杨天下,享誉海内外,形成了乌鲁木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果你有机会到达坂城的话,一定能够见到长辫子,大眼睛的漂亮姑娘们的。现在这里有《达坂城姑娘牌》的大豆,是乌鲁木齐的名牌产品。
过了达坂城列车就开始进入天山山区,要穿越天山区的这片低山。这里的铁路隧道是一个接着一个,偶尔能看到车窗外的山峦也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
出了低山带,就是小草湖风区,开始进入了吐鲁番盆地。小草湖风区是新疆的老风口之一。如果你是徒步在这片荒凉的戈壁上,首先迎接你的一定就是那呼呼怒吼的西北风。新疆人常说,小草湖的风一年只刮一次:“从春刮到冬”!
列车在苍茫的戈壁上飞驰着,很快就进入了吐鲁番。说是吐鲁番站,其实是大河沿镇,从火车站到吐鲁番市区还有40公里。
吐鲁番是著名的火洲。和我同一个包厢里的一位老者,似乎是新疆人,对我们大谈火焰山的来历。不外乎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踢翻了八挂炉,炉砖掉到了这里,形成了八百里的一片火海,就形成了火焰山等等。


火焰山是吐鲁番的景点,呈东西走向。维吾尔语称为“克孜尔塔格”,意为“红山”。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其实火焰山是由于地质构造作用而推覆起来的陆相沉积的砂岩、泥岩,沉积时期由于气候干旱而形成红色的岩石,而并非“火”的作用。
吐鲁番还有著名的葡萄沟、坎儿井、交河古城、苏公塔、高昌古城、千佛洞等景点。
看着车窗外的茫茫的戈壁,同一个包厢里的一位四川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平坦的土地不种庄稼?真的是不了解大西北呀。大西北的土地很广袤,种庄稼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水呀,这里因为没有水,连草都不长,能长庄稼吗。西北地区包括新疆,是个绿洲经济,只有水的地方才能有人,有人的地方才会有绿洲。如果气候能改变,戈壁也变成绿洲,荒滩也会变成良田。在这辽阔的土地上还不知要养活多少人哪。
过了吐鲁番、善鄯,就到了百里风区。今天风平沙静,这百里风区也是静寂寂的。
百里风区的铁路北侧,沿着铁路线建有2m多高的防风墙,延伸连绵,仿佛是长城一般,那是用来阻挡风沙减少对火车的袭击。这几年在这个百里风区里不知困了多少趟列车,狂风时刻,能把途经此地的列车迎风面的车窗玻璃全部打碎,有“风吹石头砸脑袋”的说法。狂风时节,这里的风力能达到12-15级,很狂暴。


坐在包厢里,一边凝神着这片苍茫的荒滩,一边写着一些随想。人是可以改造自然的,但非常有限,很多的自然力量是不可抗拒的。生活在戈壁荒滩上的人总是很少,原因就是自然环境太恶劣了,很多地方根本就缺乏人的生活基本环境,所以人类在那样的地方是无法生存的。
包厢里一共有4个人,他们都在谈论着江南的美景,大谈海边城市的风光,似乎他们也曾到过许多的地方。我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江南美景是人人羡慕,美好生活是人人向往。但很多的外部环境不是靠人能完全去改变的,我是在大漠戈壁上工作的,我深知那里环境的艰苦。
在百里风区就傍晚了,夕阳西下,一缕晚霞染红了西天。夕阳映照在戈壁上,留下一抹粉色的红。
还没有到达哈密,天就黑了。当第一颗伴月的星子悄然出现时,夜幕即迅速的笼罩整个戈壁。一轮明月挂在中天,给戈壁洒下了一片朦胧的月光。那朦胧的月光追逐着移向西天的炫目霞光。是夜了!
月光下的戈壁,景物难辩,隐隐约约,似乎比白天看到的戈壁的感受要好一些。因为夜幕下的戈壁看不清全貌而会给人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
列车是夜里穿越的河西走廊。
清晨就过了龙首山了。
火车晚点20分钟,于20日清晨8点到达了金昌车站。
司机老王来接我,沿途看到的也是一片肃杀的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