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灵渠悠闲游(桂林聚会之五)

标签:
旅游桂林兴安灵渠 |
分类: 游记 |
文/江边鸟 编辑/江边鸟
在桂林北部的兴安县城,有一条古老的运河穿城而过,往南汇流入漓江,这便是闻名世界,与都江堰、郑国渠同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灵渠。
在桂林聚会的第四天,我们一早就乘坐大巴赶到兴安。大巴车就停靠在灵渠景区大门前的停车场上,今天就是要一睹这个闻名于世的灵渠芳容。
下车伊始,一个宽阔的广场,空荡荡的,有些杂草丛生,除了我们外似乎没有游客。现在的灵渠已经演化为灵渠公园了,当然是要收门票的啦。一个人字型的大门,很是古朴稳重。这种人字型标志是不是想表达出灵渠108度大小天平的湘漓分水坝呀,不得而知了。
步入大门,园门内庭院葱郁,有几座铜雕,一个灵渠的标牌就耸立在庭院内广场上,后面则是青松翠树。树后有活水清澈,小拱桥连通渠水两侧。






导游带领我们进入了讲解室,这里有关于灵渠的全景沙盘和模型图解。
只听到导游说:兴安,位于湘桂走廊的南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赢政为达到统一的目的,下令“凿渠而通粮道”,以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解决粮食和兵员的运输问题。秦监御史禄决定将属湘江水系的海洋河与属漓江水系的六洞河沟通。经过数年奋战,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建成灵渠。
出了讲解室就进入了四贤祠。这是一座庭院式的建筑,四贤祠奉祀的是对开凿和完善灵渠有功的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防御使鱼孟威,祠内有四贤塑像。






四贤祠内除保存有元明以来10余方石刻外,院内尚有大重阳树一株,树身横吞乾隆年间石碑一块。树旁立有一石,上书 “古树吞碑”四字,已经成为四贤祠内的一大奇景。
出祠而迳行,只见那草坪广阔,遍栽乔木,已是寒冬时节,却是枝叶青青,花儿朵朵,微风细细,更有浅红深黄杂间。右有渠道,道旁古木参天,渠水至清,古木翠绿,这就是南渠啦。
过了状元桥就是南陡阁了。有一面石碑,刻写着“灵渠”两个大字,这就是灵渠啦。傍栏远望,只见那大小天平拦截在海洋河上,其实这个大小天平就是面流式的拦河堰坝,既起拦截水的作用,又可以过水。我们面对的一侧是小天平,小天平的水就是引入漓江的,左手一侧的是大天平,那里的水是引入湘江的。听说这大小天平轴线间之夹角为108度。坝体外部为浆砌条石及鱼鳞石护面,上游条石砌成台阶状,条石顶面用石榫连接形成整体,天平中部块石近于直立砌筑,称之为鱼鳞石。条石及鱼鳞石之间的胶结物,一部分为沙粘土及石灰,一部分是掺有桐油的乳白及粉红色胶结物,结构致密,抗风化力强,特别坚硬。






灵渠分为南北两渠,有分水铧嘴,有大小天平,有泄水天平,听说还有36座闸水陡门(相当于现代的船闸)。从小天平分流出来的三分海洋河水流入南渠,南渠长33.15公里与六洞河汇合流入漓江。从大天平分流出来的叫北渠,长3.25公里汇入湘江。
灵渠的设计很科学,结构灵巧,工艺精湛,堪称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杰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祖国灿烂文化的代表。
同学们争相在此拍照。
只见那流水涛涛,在大小天平上形成面流,归入到原河道中。在大小天平的中间就是那铧嘴,远看那铧嘴上绿荫一片,被一片汪洋所隔。






铧嘴四周都是河水包围着,想上到铧嘴去看看是要坐游船的。到了南陡阁,在这里乘船游览铧嘴,这里的游船也是笔好生意。上了游船,只见那水波荡漾,水清如镜。我们从小天平处上的游船,游船沿着海洋河围着铧嘴绕了一圈,到了大天平后又返回。最后又从小天平处登上铧嘴。
铧嘴,这是从大、小天平的衔接处向上游砌筑,锐角所指的方向与海洋河主流方向相对,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由于前锐后钝,形如犁铧状,故称“铧嘴”。
立于灵渠分水塘的高处,湘漓分派的奇景便展现在眼前。只见前锐后钝的石堤铧嘴将海洋河水一分为二,使其七分经北渠流入湘江,三分经南渠流入漓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三分漓水七分湘”了。






就是这个渠,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水上交通枢纽。
铧嘴上有座翼然亭,又称为“湘漓分派亭”。亭中有“湘漓分派”石碑;铧嘴上有座美龄亭,听说是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了灵渠后,国民党兴安政府在铧嘴之上建亭一座,命名为美龄亭以示纪念;铧嘴上还有明朝的“伏波遗迹”石碑。
古人们在没有卫星的时代就拥有如此精确的地理知识,建造了如此精准的灵渠,令人既惊讶又赞叹。这里有2000多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真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在海洋河的南面有座小山,山脚下有座龙王庙,那庙宇红墙绿瓦,隐藏在绿荫丛中。小山前几珠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子更衬托出江水的清澈和绿树的苍翠。山顶上的观景楼,风光无限,与铧嘴隔江相望。
同学们尽情地在铧嘴上拍摄,想把这辉煌的奇迹留作为永久的记忆。
游船把我们送回了南陡阁,没有时间去那小山上的观景楼看看了,就沿着南渠往回走。






走了一段路就到了“桃花满路落红雨,杨柳夹堤生翠烟”的秦坝啦。这里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只见渠水清如镜,石桥古迹斑斑,两岸古树参天,亭台楼榭,似乎再现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出了灵渠大门,上车赶往秦家大院,那是水源头村中的古老住宅,很古朴的村落,古屋风景,古老的秦家大院中还有人在居住哪。村中有很多的银杏树,在这个季节,微风轻拂,落叶缤纷,树上的,树下的,一片片落叶就象一片片黄金,与树下拍摄的人们,构成一幅幅别有韵味的秋意图。在那里可以尽情的观赏村头巷尾的黄叶、古树、古屋。
中午就在水源头村农家中用午餐,几个大火锅,小矮櫈,鸡肉青菜一类。饭后上车返回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