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教学反思

分类: 研修心得 |
群文阅读《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从字面上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其实不然。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根据一个主题,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这就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实效的方法,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群文阅读要重视策略、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不可能在这有限时间里面面俱到,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前细读,课上略读,重点精读,其余浏览的方式,让学生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表格的填写与分析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群文阅读要关注核心目标: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执教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核心目标上驻足停留、深入探究,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核心目标的达成,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不到重点,读不出文章的独特之处 。因此,在课中让学生查找几篇文章中有铺垫、打伏笔的地方,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这些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由浅入深的体会什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课后,我针对自己的课又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回顾,在整堂课中,也留下了几处遗憾的地方,如:当有一个学生在猜读结尾环节说到,她猜摩尔根是只狗,猜到了动物已经与原文的结尾多少沾了一点边儿,其实我可以顺势利导,让她说说这么猜的原因,就势也便能引出铺垫,但是我没有很好的抓住这个孩子的回答,这一亮点;再如:孩子们对《窗》这篇文章所猜想的结尾是最丰富的,思维很开阔,又没有天马行空,这时,我应该依据这样的结尾引导孩子们明白为什么《乌鸦》的结尾很好猜,而另外两篇结尾却很多样,再与铺垫相结合去理解,会跟深入,使课堂内容更趋于纵向发展。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因此,我们应该上好阅读课,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爱上阅读课,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
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
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
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