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让课外阅读浸润心灵
兰州市合水路小学
范晓静
阅读理解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头疼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面临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细观初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课外阅读。对于课外时间,他们更喜欢玩耍。而一些喜欢看书的学生,有的也很盲目,收效甚低。还有大部分学生所谓的课外阅读书是一些漫画或快餐书籍,只要布置回家看书、摘抄,大部分学生的首选便是电脑,很少去翻书寻找精彩的段落。这样的阅读状态需要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注意,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这就提醒我们,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一些实效的工作,而语文的课前五分钟活动适当运用可以成为拓宽学生阅读面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前五分钟”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由一名或几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讲述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用所学的语言针对自己的阅读篇目阐述观点或予以欣赏。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搜集、整理文字材料,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主张,激发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途径。我们想通过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阅读相关材料,训练学生语言组织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交流阅读文章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利用课前的五分钟,慢慢喜欢上阅读。
作为一种能力培养,课前五分钟的形式有很多,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做法:
一、精彩文章赏析
鲁迅先生曾说:“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可从教材上所选的名家名作开始读起。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进而让学生读《荷塘月色》;学了鲁迅的《风筝》,可以去读《祝福》……冰心、巴金、老舍、宗璞等人作品也同样可以进行引申阅读。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报纸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同学们自选其最喜爱的作品来品评,分析文字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真诚的感情流露于朴素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将平常阅读中喜欢的精彩片段或文章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学生精心选择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从中受到启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有的能激起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长时间坚持,做到人人心中有美文。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一篇美文,小组六个人来分配,能多背就多背点,不能背的同学就少背点,共同向全班同学来展示,无论背多少,必须是小组所有的人都要说话,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如果是小组自己选的文章,需要提前一周将文章拿给我,合适的再进行小组分配任务来背诵。
二、诗词俗语鉴赏
经典的诗词传承的人文意蕴令后人赏不完、品不尽。学生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词中找自己喜爱的作品,欣赏作品时将作品及一些重要的解释抄录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听众”也可以摘抄背诵积累,一举多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时光,抓住时间,及时建立功业,激励学生要珍惜光阴,踏实学习,博闻强识,陶冶情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告诉我们好男儿,要抓紧时间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不要浪费青春年华,等老时只留下悲哀感叹。年轻时要珍惜生命和时间,去学习、体验和闯荡,而不要等到年老时,才来懊悔自己年轻时虚度光阴,一无所成,到那时就只剩下叹息和悲伤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则表明站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也不一样,应以豁达的心胸去接受别人建议,不固步自封,以此用他人的眼观审视自己、完善自己。
三、名著阅读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教科书的新增项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名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本中推荐的篇目也是试卷上的考点,学生就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名著阅读。我将名著“分解”,针对不同的名著,在课前做不同的练习。比如《童年》,让学生分章阅读,概括每章的故事情节,由小组为单位,利用大屏幕出示题目,其余小组进行抢答;在《骆驼祥子》中,让学生阅读喜欢的片段,进行批注,课前五分钟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借此训练孩子的赏析能力;《海底两万里》让学生边读边梳理他们“游行”的路线,并根据章节进行出题,在课前五分钟任意抽一名同学让他来讲解这一章的内容,并根据“游行”路线进行出题询问;九年级的《水浒传》则是按书中的“单将”来进行讲解,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吴用、宋江等这样有着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的人物来梳理事件,借此分析人物形象。
多种形式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课前五分钟的各项活动与学校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有机结合,有小组的加分原则,学生不是单个人,要以集体为重,用集体带动个人,促使学生广泛阅读。
余秋雨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这段话精辟地点明了阅读的魅力。虽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五分钟,却能够聚沙成塔,师生却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无论是知识还是心灵,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首先,为了小组荣誉,每位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台上讲解积极准备,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其次,班级同学适当参与交流点评,提高了阅读能力,丰富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最后,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课前五分钟,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的平台,成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课外阅读如细雨般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