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这是孔子对其四个得意弟子的评价。其中的柴,就是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高柴。朱熹集注:柴,孔子弟子,姓高,字子羔。愚者,知不足而厚有余。家语记其“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避难而行,不径不窦”。可以见其为人矣。
愚,以现在的思维来看,是迂的意思。因为高柴这个人为人处事极度小心谨慎,走路,不踩别人的影子(这个礼节,在农村现在都还有所流传);春天伊始,不杀生;夏天来了,不折花草;守丧三年,不是流泪,是流血。这是优点,所以,愚,应该是仁厚、谨慎的意思。可见孔子对于高柴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因为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
高柴出生于公元前521年,为孔子的 “七十二贤”
弟子之一,为春秋末年卫国人,也有说是齐国人,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高。高柴身高不满五尺,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高柴曾做官于鲁国、卫国;教书于陈国的太康、商水、杞县,鲁国的兰陵以及楚国。有《子羔》、《孔子诗论》等著作。高柴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儒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据兰陵县(原苍山县)介绍高柴墓的史料记载:“高柴墓坐落在刘堡子村。高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在鲁、魏两国先后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宰、武城宰和魏国的士师,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也是兰陵书院创始人,终年128岁,被后人称为寿圣。
有关记载高柴的史料和文章,多有创办兰陵书院的记载。据记载,高柴在孔子去世后,创办了兰陵书院,教授弟子,传播仲尼之道。高柴离开兰陵后,高柴的第五子高魁继续执掌兰陵书院并定居于兰陵。兰陵书院自创办后,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兰陵出过不少鸿儒经师、历史名人,无不与兰陵书院的教化有关。高柴死后葬于兰陵。
高柴墓位于兰陵故城东北5公里的刘堡子村,西距临徐公路500米。原有一高台堆积,属商代文化遗址,墓建于遗址之上。原来遗址规模很大,方圆十几公里,后来因附近村民不断取土建房,慢慢的就只剩一个小土堆。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今保存下来的就是高柴墓。原来的高柴墓同样规模宏大,据周围老人介绍,原来的高柴墓配有庙宇(祭祀大殿),戏台(祭祀广场),墓周围有石碑100多通,后来都在特殊年代被破坏。现高柴墓直径约50米,高约6米,周长200多米。墓东南角有古银杏树一棵,虽历尽沧桑,但今仍浓荫匝地,生机盎然。
因高柴品行颇佳,忠孝仁厚,且影响巨大,后世统治阶级竟相封赠。史册均有记载:高柴在去世465年后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受到祭祀;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为“共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改封为“共城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以“共城侯”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高子”。
现高柴墓顶之上存有圆额墓碑一通,为清嘉庆乙亥孟夏高柴七十二世孙庠生柴衍洞(因高柴之孙举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和七十二世孙廪生柴兰皋所立,碑阳中间篆额书“孔子弟子”,左刻“宋封共城侯”,右刻“唐封共城伯”,正中刻“先贤高子柴字子羔之墓”。
20世纪70年代,曾在其上四米深处挖古墓一座,伴有部分文物出土,堆积高台上采集标本多为灰陶绳纹鬲足、豆柄等。1979年2月21日,苍山县人民政府将此墓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6日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0月10日由兰陵县人民政府立碑保护。
近年来,高柴墓在以高合民宗亲为召集人的兰陵高氏宗亲也组织起来,齐心协力的为高柴墓建设出资出力。在他们的努力下,高柴墓的建设收到了兰陵县和兰陵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县两级政府领导多次现场协调,确定了以高柴墓为中心建设高柴文化园,复建兰陵书院和建设兰陵王纪念馆决定。同时划定了高柴墓保护范围外扩的界限。高柴文化园的建设正式走上轨道。
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建设高柴墓,以高合民为代表的兰陵宗亲正在积极向山东省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将高柴墓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呼吁高氏宗亲,高柴公后裔,儒学研究者以及各级政府机构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一起为建设和保护高柴墓添砖加瓦,共同努力。
途径兰陵高柴墓,
颔首低声不四顾,
感怀千年孝悌义,
自省吾身表率去。
各位宗亲高柴墓坐落在兰陵镇刘堡子村,为商代遗址,此村无一户高姓,高柴墓遭到恶劣破坏,现发动全县乃至全国高家宗亲,团结一致,贡献力量,在2019年内完成高柴老祖墓的保护,整修工作,希望高家人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应各地宗亲建议此群已改名称为中国兰陵高柴文化陵园修缮群,兰陵县琅琊高氏甲族续谱工作,依旧按部就班工作中,继续协调各村搜集资料,最终团结一致,完成续谱工作。
做为后裔子孙后代的我们,面对现实情况,对于兰陵高柴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修缮,这牵涉到,高,柴两姓的尊严,破坏不堪的墓地我们已深觉惭愧,保护,修缮需要家族人真刀实枪的干,那就是捐款出力,只说而不做,实为纸上谈兵,高柴老祖墓地保护,修缮请问何时才能完成。
高鑫(尚岩镇高套村)2019.1.23
关于高柴文化园的名字,我认为在做书面报告和宣传时可以直接叫高柴文化园,简单明了。不过如果进行题写匾额或者牌坊直呼其名好像有点不尊敬。比如孔子,老子,孟子都称子,而不是直呼其名。就是同在兰陵的荀子园也是荀子,而不是叫荀况或者荀卿。就连宋朝皇帝御制像赞也是称呼先贤子羔公,我们怎么可以直呼其名呢?所以我建议如果写匾额或者牌坊可以写成先贤高子寿圣园或者是寿圣高子文化园,也算是配合地方政府的宣传吧!
高洪祥
还是按古制封号先贤高子文化园为好,敬奉高氏先祖,依据古制帝王封号,更高尚高光高远。江苏尧帝公园陕西皇帝之陵也未冠其姓名。
高柴文化园,简单直接,一目了然,有现代文意,也可以采用。
高春(云南)
关于高柴墓,是高家和柴家两个家族的事业
。由于后周皇族后裔的改姓问题,柴家人的家族圈子组合的比较晚。中国柴家人预计在五百万人以上。高柴后裔为民族和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左右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兰陵高柴墓,我与兰陵县文化局 工作人员交流过。我在临沂也住了好久。是我们 高柴
(公)后裔们的事业。我们必须交流协作,我们必须先定规则契约,再一同完成家族的事业。我们 高柴家族
一定能快速 发展和强大的。高柴家族是血性智慧强势
家族。历史已经证明了。
高柴周
河南太康墓当地有传说,说魏家的。按商周祭奠文化,春秋墓制,兰陵墓应为真墓。
根据我前后去往高柴墓地,这些年不下50次的走访,从出头的鬲,甬,都与历史年代暮葬陪葬物品吻合,文革时庙被损坏,现几十块墓碑还沉睡在高柴老祖墓村现前干涸小河中,在高柴老祖墓前边一家,及东南首石师傅前两家,房下也有散石碑,
而前些年因上次筹款缺乏监督,另族人不快,要不恐怕早己建好,如何引入监督机制,应该是后面要考虑的必要不可回避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齐心搞好!
柴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