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厕所革命”:要赋予它文化和教育意义

标签:
厕所改革教育 |
厕所是一所学校的脸面,关乎学校的形象;也是师生校园生活的必要空间,关系到学生素质提升和校园文明进步,是事关校园文明建设的大事情。
因此,借全国推进“厕所革命”的契机,校园也应掀起一场厕“厕所革命”,除了在进行必要的硬件条件的改善外,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中起好育人的作用。
加强厕所环境的管理
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行为的,不要让厕所成为异味重的脏乱差的地方,而是要成为干净整洁的场所。
此外,除了注重日常保洁外,需要引导形成学生文明如厕的习惯。
如果学生在学生时代形成了在公共厕所文明如厕的习惯,就会把这一好习惯带到社会上。
为方便学生并助推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可免费提供厕纸,并在洗手处摆放洗手液。
厕所的安全环境也是值得学校关注的。不少学生间的暴力事件就是在厕所发生的,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抽烟的行为也往往是在厕所进行的。
因此,定期和不定期对厕所进行安全巡查,是学校在推进厕所革命时应该关注的。
做好厕所文化布置
厕所是学生每天都光顾的场所,因此可以利用厕所来做些育人的文章。
很多学校在充分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上做得很不错,其实厕所的墙壁也不应错过,这也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方式。
因此,在厕所做到干净整洁之后,就应该进行内部的文化布置。除了“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洗手间的文明,是你素质的写照”等直接宣传厕所文明的内容外,还可以在厕所的墙壁上悬挂经典名画名言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在学校主动加强文化布置的同时,也要避免消极文化的影响。
在不少厕所的门板上,写有一些不雅的话,或者画有些不雅的图画,这是一种不文明的厕所文化的表现。在这个方面,学校要双管齐下,既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及时处理出现的一些涂鸦贴纸等。
保障学生的如厕权
俗话说,人有三急,如厕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生理问题,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权。
从表面上来看,说保障学生的如厕权好像显得有点多余,因为没人会剥夺学生的这一权利。但事实上,学生的如厕权被隐形剥夺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
很多调查显示,学生最讨厌的教师的行为就是拖课。
但现实中,总有教师会拖课。原本就仅有10分钟的课间时间,加上部分教室离厕所的距离较远,一旦老师拖课,学生上厕所的时间极短。尤其是女生,本来可能就要排队上厕所。这样学生就会憋着,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在这一点上,学校也应适度提高女性厕位的比例。目前,在很多学校,男女厕所往往一般大小,没有考虑到女生的特殊情况。适度提高女性厕位的比例,这既有效保障了女生的如厕权,也是教育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希望“厕所革命”能得到更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重视,让干净整洁的厕所环境、积极向上的厕所文化,发挥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形成文明的如厕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