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2018-08-02 11:05:00)

课题:等比数列(第1课时)

授课教师:张小星(潜山中学)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是必修5中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继数列中等差数列后又一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列。本小节首先通过具体例子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然后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对比等比数列的图象进行了说明,最后给出了等比中项的概念。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采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但是这节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我班学生接受能力一般,灵活性不够。因此,本节课采用低起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热情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等比中项的概念,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公式,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并进步培养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丰富多彩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四、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白纸一张,学案一份,课件一份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等比数列是数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列,为增强学生的兴趣以及理解能力,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在PPT中还穿插了flash动画,动画形象地演示了细胞分裂的情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非常直观形象,能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真正理解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发一张厚度为0.1mm的白纸,让学生对折若干次

(注:学生对折56次后可能无法对折下去)

师:如果能够对折30的话,它的高度是多少?

学生猜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师:可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展开新课。

(二)推进新课 探索新知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四个实例背景)

1细胞分裂个数可以组成数列:1,2,4,8,……;

2《庄子》中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把“一尺之棰”看成单位“1,那么“日取其半”得到的数列是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3.一种计算机病毒通过邮件进行传播,假设每一轮每台计算机都感染20台,则感染病毒的计算机数构成数列: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4银行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现在存入银行10000元钱,年利率是1.98%,那么按照复利,5年内各年末得到的本利各分别是多少?

 

 

观察:(1)1,2,4,8,….

2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3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观察上面的4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1等比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问题1回答刚才4个数列的公比。

问题2下列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如果是,公比是多少?

(1)2,4,16,64, …

(2)16,8,4,2,0,1

(3)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4)5,5,5,5,5

(5)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1)公比q可正可负,但不可为0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能为0

(3)若一个数列的公比为1,则其是常数列,

但是常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4)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的概念

如果在a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b的等比中项。

想一想:(126的等比中项是(      );

2-9-9的等比中项是(      );

3-28有没有等比中项?

注:只有符号相同且不为0的两个数有等比中项。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问题:若一个等比数列    的首项是  ,公比是q,能否求出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方法1(归纳、猜想)

方法2(累乘法)

(三)例题讲解 巩固新知

1、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没经过一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这种物质的半衰期为多长(精确到1年)?

 

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4项分别是1218

求它的第1项与第n.

 

注:首项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和公比q是确定等比数列的基本量,根据已知条件转化为关于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q的方程(或方程组)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四个量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知三求一。

练习题:在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中,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四)课堂回眸 感悟提高

1、知识小结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公差(比)

d 叫公差

d 可正可负可为0

q叫公比

q0

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累加法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累乘法)

2、思想方法小结

归纳法、累乘法、类比思想、方程思想。

(五)作业:

1、课本第53页,习题2.4 A1,2,7

2、预习课本例4及第53页练习题,并由这些题目归纳、猜想,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来证明等比数列的相关性质。

板书设计

1、定义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注:(1)(2)(3)(4

2、等比中项

aG,b等比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3、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2

练习

小结

作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类比的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这个教学过程。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我的引导比较到位,讲解也比较透彻,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学生完成的比较理想,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的课堂活动很积极,课堂气氛融洽,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但在练习中,可以发现有的同学把等比数列习惯性地当成了等差数列,所以课后还要加强练习以巩固。课后我也会把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拍成照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以示警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