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拟行路难》教案

(2016-11-27 15:13:57)

编号:2012(下)G2 yw XXX 001

课题:《拟行路难》

年级: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术语解释:“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一)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作者简介:

1、鲍照的生平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2、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3、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三、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四、赏析:(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大声朗读诗歌,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愁什么?愁的内容——“”(门第决定人生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暗含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可奈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4)、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5)、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明确: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反抗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编号:2012(下)G2 yw XXX 002

课题:《拟行路难》同步检测

 

年级: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酌酒(zhuó) 歧路(qǐ);冰塞川(sài);   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D.投箸(zhù) 尽管(jǐn) 比拟(nǐ)
解析: A.歧qí,塞sè;B.应yīnɡ;C.馐xiū
答案: D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倾泻 劲健 寄寓B.斟酌 悲愤 徘徊
C.自宽 精练 华丽        D.慷概 歌谣 风骨
解析: D.概—慨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解析: A.用于夫妻之间;B.指有可以赞赏、欣赏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D.望文生义,“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见你回来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了,这回我就放心啦
B.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拿定过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
D.弗拉季米尔瞅着他的一举一动,随后过去捡起靴子,朝靴内窥视,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解析: A.有歧义,“很高兴”主语不明;B.“这一辈子”和“昨天”前后矛盾;C.误用否定词,去掉一个“不”字
答案: D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完成5~8题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答案: C
6.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答案: D
7.作者前面说“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 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从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8.“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消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拟行路难(其三)
□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9.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 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10.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

 

11、比较阅读: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看,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有何异同?

答:从思想内容看,两首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鉴赏诗歌要知道诗人所处环境:742年诗人李白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12、默写李白的《行路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