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2020-06-04 14:39:37)
一、说教材:
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分数与除法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小数互化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分数化为小数,小数化为分数。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善于分析,合理推理,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而在学法上,我努力放手学生,做到1、书本让学生读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2.说一说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生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做好铺垫。新旧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中进行学习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练习题,一目的是复习小数的意义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等等。二是通过练习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红和小明进行登山比赛,小红用了0.8小时,小明用了
要判断哪位同学登山所用的时间少,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学习置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索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1)出示活动一: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
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2)两种形式表示的绳长什么关系?
(3)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样写?
联系小数的意义,总结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并化简的方法: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
(4)完成P77“自己试一试”,总结小数化分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其中哪几个小数写成分数就行了,哪几个小数写成分数后还要约分,以期引起学生注意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总结:第一步,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第二步,能约分的要约分。(引导发现常用的因数是2和5,为发现化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规律打基础。)
2、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出示活动二:你能把
(2)小组汇报小数化成分数都有哪些方法?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可能出现三种方法:
方法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直接化成小数。
方法二:把
方法三: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中遇到
(3)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3、挑战性问题:观察这些分数,都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研究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后,再解决上课开始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登山比赛,小红用了0.8小时,小明用了
方法一:(
方法二:(0.8=
2、把0.7,9/10,0.25,43/100,7/25,13/47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先组织学生观察这六个数,问:你有什么发现?(其中有小数,也有分数)
然后讨论,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可以怎么办?学生问答两种方法。一是把小数统一成分数,通分后再比较。而是把分数统一成小数,再比较。
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注重优化,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掌握了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基础上,回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这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