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2017-06-07 09:04:54)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指导研究 |
||
|
负责人 |
马卫平 |
所在单位 |
司竹镇马坊小学 |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现状 对策 |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摘 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努力做好农村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艺术教学任务、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建议。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
二、课题的界定和解读
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2、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观察中、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学会去欣赏美,感悟美,最终学会创造美”。这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南。 3、陶行知教育思想: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实行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于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促使人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目的。因为世上永远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具有社会所拥有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在的教育资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五、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对农村学生艺术教育现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详见资料)。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为小学艺术课程结构;本课题研究的的主要对象是当地农村小学生。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如何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1〉选取研究对象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们主要对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选取马坊小学1—6年级六个教学班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编制“司竹镇马坊小学学生艺术教育”调查问卷 我们从学生对艺术课是否感兴趣,接受过哪些方面的艺术学习,学校的相关艺术课程及艺术设备等设计了22个选择题,编制成“司竹镇马坊小学艺术教育”问卷调查。 我们针对当前学校艺术课程存在不足及艺术教师师资配备、艺术设备配备等问题通过访谈等形式,向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当前学习艺术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行艺术教材不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艺术教师及师资的配备不尽合理,为艺术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障碍;艺术器材设备数量有限几乎没有,学生的艺术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对艺术学习的认识不够,影响了学生的艺术能力发展等等。
〈1〉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体协作,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2〉定期召开课题实验会,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改进研究方法,并上传至课题研究网站,确保课题的研究到位而有实效。 〈3〉严格课题管理,做到六个有:有目标、有文本、有活动、有总结、有信息、有报告。 (3)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及教学目标: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由于天天身处山乡村野,对身边的一切便显得熟视无睹,大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因此,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对于农村学校不仅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而且十分必要。 〈1〉探宝寻根,进行实物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觉得无物可画,为“画什么”而发愁,。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可以入画。“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这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宗旨。有人称“美术课是眼睛工程”,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视觉范围,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生活。尽可能地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种种,走近生物,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也为创作积累素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生活中的美都一一表现在画面上。走出教室去寻美;走进家中去寻宝;走近人物去寻情。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这几点皆可作为教育的素材,如传统节日;农业生产;乡土游戏;家乡小吃,童歌童谣。 〈3〉因地制宜,开发乡土教材。
对内涵丰富的教学主题,我们不可能在一两个课时把整个主题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就要寻找并抓住主题中最能说明问题的经典性亮点,让学生“窥一斑以观全貌”。 〈5〉深入挖掘内涵的创生性课程资源 有的素材看上去平淡渺小,如果不去挖掘,内容就十分单薄,构不成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发现素材中能引发学生积极体验、思考、欣赏和审美表现的要素,进行创造性地利用。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
||||
|
参考文献 |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波、胡冬芳.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探索[J].岱宗学刊,2005(1) [3]陈俏雨.浅析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J].广西教育,2004(13)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