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文化 |
分类: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
(家庭亲子记事1150字)
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电脑,天天泡网而耽误了学习。为了把她从网上“拽”下来,培养她爱读书的好习惯,我堂而皇之地给女儿设过很多“局”。
所有父母“望女成凤”的心情都是相同的!我多么希望我的女儿“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有一天“吾家有女初长成,娇俏可人及倾城”。可女儿总是以“查资料”、“抄名句”等各种理由“泡网”。我跟她讲“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道理,跟她讲“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典故,跟她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妙……她只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专家说:教育孩子要心平气和,以身作则,利用天性,培养兴趣。我暗自琢磨:必须把“大道理”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善良和好奇是小孩子的两大天性。果真如此!那天我在看钱国宏老师的散文《冬上冰戏》,其中描写一种在冰上玩的游戏叫“打冰尜”,我向女儿求救:姑娘,帮帮我,看看这个字读什么?她想了想说:可能读“尖”,你百度一下。我故作委屈地说:我只会拼音打字,拼不出来,我怎么度啊?她顿生怜悯,立马仗义地帮我查,确定读“ga”,并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游戏”而读完全文。女儿对我的“求助”基本不拒绝,我经常装傻装可怜设局“引诱”她去看我“预谋”好的美文,屡试不爽。她“教”我认会了很多字,也读了很多新鲜的故事,优美的文字。
我看郁达夫的微小说《立秋之夜》,因不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感觉很深奥。我又向女儿求援:“为什么我就是读不懂呢?你帮我看看。”她看了一遍,张嘴结舌,说不出一二三,又看了一遍,支支吾吾地说:好像是两个朋友因某事分开,又见面了,对文章内涵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不服输也是小孩子的天性,她立马百度了解文章的背景,接着又看一遍,然后眉飞色舞地给我讲,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我也时常设这种“局”求她帮我讲解,不知不觉中让她远离网络,开始接触阅读。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刚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我想知道现在的孩子是怎样理解林黛玉的。我让女儿帮我分析这个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胆小,怕生,不自信,跟我们班刚转来的那个女同学一样。”漫无边际的想象也是孩子的天性,不论她能否完全理解正确,但是经常拉她探讨文章里人物内心和性格的描写,让她更深层次地阅读的同时,也使她的性格和人格得到不断的自我完善。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女儿今年11岁了,经过我这几年精心地“打造”,她对看书的兴趣日愈浓厚,不再沉迷于网络,并且爱摘抄,爱动脑筋,常常像模像样地在白纸上设计黑板报:名人名言、美文美句……一个个版面,归类有序。丰富的知识储备,时常让她的小伙伴们折服:鲁迅的愤世嫉俗、冰心的轻灵隽丽,孔子广收门徒、有教无类;商鞅变法、焚书坑儒……她都能侃侃而谈。
多次设“局”,让读书成为了女儿自觉自愿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