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夏“实” |
潜江市机关幼儿园 蒲公英二班观察记录表
观察时间 |
2017.4.28 |
观察对象 |
彭语嫣、周泉羽等 |
案例名称 |
《劳动最光荣》 |
记录人 |
曲蕊 |
观察目的 |
观察幼儿活动中的社会性表现以及参与劳动的热情与兴趣 |
||
照片呈现 |
http://s15/bmiddle/006zkAqVzy7dzgk3tV4ae&690 |
||
观察情况记录 |
|
||
教师介入及策略 |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人是劳动者?”刘老师问到,泉羽宝贝说:“公交车是劳动者。”看来泉羽宝贝还没有理解物体和人的区别。刘老师细心引导:“公交车是什么?”“公交车是车!”硕硕着急地说,“那我们应该说公交车上的什么是劳动者?泉羽你想想。”泉羽若有所思地说:“公交车上的司机是劳动者。”“是的,劳动者是人,公交车是车,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刘老师为泉羽竖起了大拇指,夸赞着宝贝。泉羽也开心的笑了起来…… |
||
评价与 分析 |
本次活动不单单促进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而且通过绘画等亲身体验激发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与兴趣。《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活动过程中泉羽宝贝分不清物与人的区别,刘老师没有直接告知其答案,而是注重引导,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教育孩子发现物与人的区别,从而知道劳动者是人。促进了孩子思维的发展,为孩子将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能力奠定了基础。活动中刘老师采用让孩子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劳动节的理解,符合幼儿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同时激发了孩子的劳动热情与情感,是值得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