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柴林族谱接系上源之研究(一)
(2022-04-19 15:50:35)柴林祖源国史未载,方志缺失,各地族谱祖源纷乱,支派与支派之间血脉传承相互交织,上下辈记载重合等现象层出不穷,故而,余怀着对祖宗的敬仰之心,十几年来,收集各地柴林族谱及与柴林相关的他支族谱,进行纵向与横向比对,作出以下研究,供大家参考之。
研究之一、“林”改“柴”、“柴”复“林”祖源研究
柴林乃多元化家族。据谱载,林士弘之子“兴朝、兴国”为避难改林为柴(注1); 林士弘十代孙柴守礼次子柴穆易柴复林葬长汀河田(注2)、柴守礼之孙柴宗训易柴复林葬长汀濯田;柴守信、柴守仁孙“臣武、龙车、孔目、正将,柴福生玄孙司仓”隐名匿姓,易柴复林,葬长汀河田(注3);林恫、林惿示不忘君(指柴荣)建庙立祀;林泮、林沼、林清以柴林称之(注4);明朝贵州柴天福改柴复林(注5),林林总总,迨于今发展为百万人口之大家族。
余为了研究柴林祖源,拜读了《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二十四史》、《宋代野史逸闻》,《三山志》、《南平市志》、《汀州府志》、《万年县志》、《兴化县志》等。林士弘家族被灭于唐、柴荣皇族被毁于宋、柴宗训五代孙林七郎后裔被绝于元,柴林之偌大历史磨难。史料、方志均只字未提。其原因仅仅是林士弘后裔改为“柴姓”乃家事始料未及?柴氏家族受之赵氏厚爱, 反而以赵为敌,赵氏为顾及心里防备不愿提及?抑或其他不为人知之故?还是方志、野史始作者唯恐与政治相悖而染祸不愿提及?
若言柴林攀附,为什么不去攀附刘氏、李氏、朱氏之皇族,而攀附柴氏还是过继郭氏之在中国历史上短命皇族(注6)?纵观各地柴林除了误接祖源之族谱,不无记载“林”改“柴”,“柴”复“林”之异口同声。祖源地现存众多墓葬虽然历经风雨沧桑均已多次改造,但是尚有不少墓葬留存“宋墓”遗迹,这能造假?若造假谁能四大家族墓葬合力造假?尚且,四大家族之族谱世次明显不一,亦不像合力造假之迹象?倘若墓葬造假了,何不族谱一同造假?长汀濯田宗训公祠之宗训公金身塑像、《偈诗牌匾》亦能造假?余带着疑问与柴氏友人相谈,欲从柴氏族谱之中寻求“林”改“柴”之信息,亦无功而返。但是,从各地柴氏族谱世系之中发现了不少端倪,如:柴中行所撰写的《柴林谱叙附刻》,其落款之时间、官职、世次出奇的真实可考。能说其内容不可靠?浙江省衢州江山镇柴氏世系,柴荣、柴中行世次与其生年比对出奇的合理(亦发现了万年柴氏世系从开基祖至柴中行为十代,怀疑误记)。各地柴氏族谱衔接柴守礼如此之凌乱,大有攀附皇族之嫌疑,而各地柴林外迁族谱除了误接他支林氏派系之外,柴守礼之父皆为柴冲炁,方向如此一致,均指向“林”改“柴”,“柴”复“林”。这证明了什么?值得深究也。
研究之二、林士弘后裔易林为柴之后迁徙路线及宗训皇族入闽南迁路线说明。
江西安福(吉安)→上杭白水寨→浙江杭州→河北邢台→湖北房州→福建福州→南平顺昌→三明宁化→长汀河田→上杭郭坊(六郎)、上杭回龙(七郎)、长汀濯田(八郎)、武平中堡(九郎)。
1.柴林起源于农民起义首领林士弘。公元622年起义部队被大唐所灭,林士弘退守安城(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殁于斯地。
2.四川资中谱、四川威远等谱载:兴朝、兴国易林为柴。林士弘之六世孙柴万一,字青钱,葬于上杭白水寨。《孟九郎族谱》记载以葬于上杭白水寨的柴万一之子柴永泰为一世祖。川南林氏族谱载“有祖林士弘,隋末僭帝,易林为柴。匿名隐居于浙江武林山中(今杭州还有武林区)”。
3.由柴中行《柴林谱叙附刻》之“唯我弘公厥后守礼,妹配后周,继荣传位,禅与赵宋。礼子穆,兴兵取位,为宋所败,复柴为林”。可知,柴永泰后裔一支北上邢州尧山与尧山柴氏合而为居。
4.《旧五代史》之《恭帝纪》(薛居正)载:皇朝开宝六年(973)春,(柴宗训)崩于房州。
5.《孟九郎族谱》第47页载:宗训等生谋避患,乃默脱身,挈家逃出,流于闽之福州济南山而隐,始学圃农,易柴复林,改名为“判官”。
6.《萍乡林氏族谱》载林万一郎(尚卿)公世居“延平府顺昌县小陈坑,迁居河田水口”。“小陈坑”如今处于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陈坑自然村,延平区管辖内,316 国道旁,从陈坑到顺昌县城约40公里。
7.《孟九郎族谱》第9页载:林融居于宁化。余曾两次亲临宁化、清流寻找柴林足迹。清流县赖坊乡南山村有“林家山、林家坪”。查《清流县志》(清同治版)载,赖坊乡南山村以东,南宋前属于宁化管辖,元初归入清流县之管辖。该村八成林姓。查南山村林氏族谱,该林氏属于九牧八房迈公之后,开基时间约公元 1100 年。村内有八栋祖屋。小路铺着各种颜色的小鹅卵石,浓厚的古代气息可见一斑,但是未发现柴林之足迹,抑或柴林遗迹被时代烟尘所淹没了。
8.《平远林氏族谱》载:尚卿公,号万一郎。六郎(讳钊)长子,世居南剑(古延平地名)顺昌小陈坑。随父南昌任职,值寇起,奉祖母巫氏去之汀州河田水口居焉。长汀县河田镇南塘村在地理位置上就是处于河田水口之处,当地人称“林家坪”。此处现存有柴林七郎公七世孙“林益生”之墓,乃宋代墓葬,重修。旁边尚有四座林氏墓葬,因年代久远,成为无主之墓了。西河堂汀州始祖林文德之墓就是重修于这里。
研究之三、林士弘派系乃遁民公哪个儿子所传?此命题于本册14页明永乐进士林志之《校正林氏谱序》有述,“林士弘”乃林玉象之后。因有莆田林氏新修谱著述“林士弘”乃林玉童之后,《四川资中林氏族谱》亦有述“林士弘”乃玉容之后,故本册特立一项明述焉。
1.《莆田林氏谱牒》(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林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
编) 第58、59、60页载的世系为:“玉童→迈→惠朗→德在→士弘、士威”。经本谱第151页考证,“玉童”为莆田朱紫巷上祖。其五代孙为“林士宠、林士诚”,并非“林士弘、林士威”。
2.《威远林氏族谱》、《江西梓山林氏族谱》等谱载,“遁民公之子:玉容(莆田谱载林玉器,又名玉容)、玉象、玉珍。玉容生三子:廷坚、廷翼、廷欣。廷翼生道梁,道梁生三子:士弘、士才、士略。士弘生二子:兴朝、兴国。玉象生二子:元显、元欣。玉珍生二子:“英、礼”。据长乐潭头镇《厚东圣王寺林氏族谱》载:玉器,字元表,生声、类、觊、差。玉器之子并非“廷坚、廷翼、廷欣”。
3.《莆田林氏重修族谱》第 141、142、143 页载:林遁民生七子:玉童、玉质、玉器、玉琦、玉钟、玉象、玉珍。玉象生三子:廷坚、廷翼、廷欣。廷坚生英。英生礼。礼生五子:仁侍、士弘、士基、文慎、士威。其上系接玉象。此世系具有明进士林志之文献作依据。《莆田林氏重修族谱》第43页之《校正林氏谱序》(林志)“开国候七世孙英之后,自莆田迁豫章之洪州,隋末林士弘称楚帝于鄱阳者,是其裔也”。林缓(开国侯)传“→1林格→2林靖之→3林遂之→4林遁民 →5林玉象→6林廷坚 →7林英 ”。此与《莆田林氏重修族谱》之世系相互印证。
柴林始祖林士弘源自于林玉象之衍派不容置疑焉。《四川自贡林氏族谱》、《江西梓山林氏族谱》、《湖南浏阳林氏族谱》等世系传承:“林士弘→柴兴朝→柴文光→柴大栋→柴有伦→柴万一(字青钱,葬上杭白水寨)→柴永泰→柴有桂→柴冲炁→柴守礼→柴荣→林(柴)宗训”,与《孟九郎族谱》、《武平安丰林氏族谱》、《宁都龙溪林氏族谱》、《江西萍乡林氏族谱》等世系传承以“柴永泰”为一世祖“柴永泰→柴有桂→柴冲炁→柴守礼→柴荣→林(柴)宗训→林严→林正→林融→林六郎、林七郎、林八郎、林九郎”乃无缝衔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