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作为一名逆向投资者,仓位中少不了银行股的身影。不过由于银行的自身特点,其财报中的一些特定术语与一般公司的财报略有不同,需要花点时间慢慢学习。
在上市银行年报的财务概要部分,显示了盈利能力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和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又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所谓的核心一级资本,指的是会计报表上的净资产,减去净资产中其他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其他资本工具暂时只有两类,一是带有强制转普通股条款且股息不可累积的优先股;二是可转债包括的权益部分),如果银行控股的子公司中,有除了保险公司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还要加上这些金融机构中少数股东权益中的核心一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则指核心一级资本中减去的其他资本工具及其溢价,以及银行控股的除了保险公司之外的金融机构中少数股东权益内属于其他一级资本的部分。
二级资本主要包括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部分、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系参考《巴塞尔协议3》而制定,按照该办法的规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工商、建设、中国、农业、交通、招商等六大系统重要银行还要在上述标准上额外增加1%。该办法出台后银行压力山大,经妥协,上述标准最终在2018年末正式落实。
如果银行的各项资本充足率的数字高于监管标准,说明银行短期无融资需求,具有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或加大分红的能力,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的杠杆倍数越小,经营相对更为稳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