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汕各式各样的粿,好吃的让你停不下来

(2018-03-13 14:54:56)
标签:

美食

 中国人讲究“不时不食”,潮汕人则有“时节做时粿”的说法,不同的季节、祭拜不同的神明都要用不同的粿品。

  说“粿”有七十二变,不知道是不是说少了。

  反正我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是看不清其中的玄奥的,在汕头的时候很想多认识几种粿,却发现它们实在太复杂,就像潮汕的“神”一样让人捉摸不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到小吃店,点上几盘粿类小吃,再来一碗五果汤慢慢品尝。

无米粿

  无米粿也叫韭菜粿。外面炸的香香脆脆,里面是用韭菜做成的馅,将粿皮咬破,韭菜的香味儿立马就窜出来了,热乎着吃真是太香了。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62c715da8951997f8246c6d3370d66b5.jpg

  ▲无米粿,里面是韭菜馅儿

  从名字也可以猜得到,无米粿的粿皮并不是用大米做成的,而是薯粉。北方做炸物都是裹面粉,裹薯粉炸出来的感觉比面粉清爽很多,不油腻,咬上去竟然有一种天妇罗的高级感。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816d3756a3e3ba416377dda14dafc653.jpg

  ▲ 水晶球

  还有一种粿叫“水晶球”,跟无米粿的样子有点像,里面的馅儿变换多样,有甜有咸。甜的一般是豆沙或芋泥,咸的是去了壳的绿豆。(去了壳的绿豆是黄色的,还是第一次见,五果汤里也有放)不同颜色的水晶球摆在一起煞是好看,逛菜市场的时候很容易见到。我个人还是更偏爱无米粿。

鲎(hu)粿

  鲎粿起源于潮阳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至今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

  “鲎”是一种古老的水生动物,最早的鲎粿里面有鲎肉,后来鲎成为国家保护动物以后,就用相应的替代品来做了。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d901be6ab5768a23c09370b60e7f010c.jpg

  鲎粿

  这次吃到的鲎粿,里面有虾干、香菇、猪肉,后来我才发现,这几种食材混合起来的鲜味,几乎就是潮汕人的味觉基础之一,在其他粿和粽球等小吃中都不难见到。(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味道的话,很可能接受起某一类潮汕小吃都会有障碍)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81ef20d5ceec89adb1ce5c25e0df00dd.jpg

  ▲ 鲎粿特别Q弹有嚼劲

  鲎粿的口感非常有嚼劲,应该是用米浆和糯米混合做的。蘸沙茶酱吃(或许也有花生酱)非常鲜美。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什么,总觉得酱汁里有腐乳的味道,鲎粿是我在粿类小吃里的最爱。

水粿

  水粿跟水果没有半毛钱关系,是一种用米浆蒸出来的小吃。从外形上看,有点像一个小碗,中间凹陷,正好用来装腌菜脯(也就是萝卜干)。汕头妹子告诉我,水粿是他们小时候的情怀。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c0cb3d7844750e9789891ea48bcf337b.jpg

  ▲ 又甜又咸的水粿,味道有点奇怪

  第一口吃,味道着实有点奇怪,表面撒了糖浆,又甜又咸,还有一股萝卜干的微臭。多吃了两个以后,逐渐习惯了那个味道,但是仍然谈不上非常喜欢。

虾米笋粿

  潮汕盛产笋,五六月份比较常见笋粿。

  笋粿的粿皮是用大米和糯米磨成浆以后蒸熟的,质地偏软,用笋丁做成的馅儿很好吃,也有香菇虾干那些所谓的“味觉基础”打底,潮汕人真是太喜欢这一路了。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81091065b254df63b201557d5047ac31.jpg

  ▲ 笋粿吃之前还会再煎一下

  虾米笋粿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很合口味,有一种吃大号笋丁蒸饺即视感。

菜头粿

  在潮汕话里,菜头=白萝卜,菜头粿也就是广府人说的萝卜糕。菜头刨成丝或捣碎,米磨成浆,混合搅匀蒸成粿。吃的时候切开来油煎,可以加蛋加菜脯。比较相似的做法还有荷兰薯粿,只不过把白萝卜换成了土豆,更顶饱。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72870c07b45b979d7903caa5eebf9877.jpg

  菜头粿

  菜头粿对于潮汕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都不知道怎么描述它的味道。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白萝卜能有这种吃法也是很新奇。(金鼎轩就有类似款,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尝尝)

红桃粿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a968fc85863d421594bc2a1866671a74.jpg

  红桃粿的形状是用专门的模具做出来的,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都很讨喜。看样子也知道是拜神专用。因为象征吉祥和长寿,过年过节,拜神祭祖都会用到。米粉皮里面包裹着咸口的炒饭,在菜市场很容易见到。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9568eed4feedb6449d6832b9cd622780.jpg

  ▲ 做粿的模具有各种各样的,这是最典型的一种形状

  以上这些粿类小吃几乎在小吃店都可以吃到,最有名的是位于老城区的飘香小食店,这家店开创了汕头混合售卖小吃的先河,除了粿,还有蚝烙、鹅肠、普宁豆干。不过因为种类经营的太杂,每种做的都不算很精,口碑褒贬不一。个人比较推荐老牌福合沟,专门做粿类小吃,上面提及的粿基本都可以在这里吃到,而且味道不错。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c44612712634064b6e022ce395ae5bab.jpg

  飘香小食店

  老牌福合沟无米粿甜汤粿品店(推荐)

  ▼

  拜神用到的粿品虽然花样繁多,但总体感觉更像糕点。潮汕还有一些吃食的名字里带个“粿”字,最常见的是“粿汁”和“粿条”,都是用大米做成的。跟南方米粉普遍重调味的习惯相比,它们最大的特点是配料新鲜自选,看似清淡、简单,其实功夫都下在了背后。

粿汁

  粿汁很像之前在福州吃过的锅边糊,都是米浆凝固后刮成片当主料,再加其他的配料。锅边糊常加一些小海鲜:虾、牡蛎、鱿鱼之类的,味道清淡而鲜;粿汁则主打卤味,更有滋味,猪粉肠、卤肉,猪肚、卤蛋、卤豆腐,配料随食客喜欢自选。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fe5827d1525c51c1c3b99fc3e3661bb8.jpg

  ▲ 福州小吃锅边糊,也叫鼎边糊,比较清淡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aa3f219035ccb80dbf433f95b43e4511.jpg

  ▲ 潮汕的粿汁,主打卤味

  锅边的口感比较软,粿汁里面的粿片更有嚼头一点,加上各种卤味,趁热越吃越有味道,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对于在异乡觅食的人来说,有一种难得的落胃的舒服。

  我去的这家叫华勋老牌粿汁,整体还不错,不过如果下次再去的话,很想去镇平粿汁店试试,在福合沟吃完粿以后正好路过那里,店面很整洁,食材摆在窗口特别诱人,要不是刚吃了一肚子粿真想进去吃一碗。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c4a1730251e6466aec92d8f4aaabe536.jpg

  ▲ 镇平粿汁店by 元気滿滿莱克茜

  镇平粿汁店(推荐)

  华勋老牌粿汁

  炒糕粿

  炒糕粿在潮汕见得不多,因为一直喜欢炒米粉一类的东西,就去探了探。

  共和著名炒糕粿被认为是炒糕粿的创始店铺,店里还贴着老板的“发家史”以及各种奖状,然鹅,这盘糕粿并不是老板亲自炒的……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26b2c08effff21859b15ce0237db61a4.jpg

  炒糕粿

  尝第一口时,老实说还是有点小失望的。虽然锅气十足,用料也很实在,但是糕粿太绵软,不是我以为的那种像年糕一样有韧劲儿的口感,而且油很大,完全不符合潮汕一贯的风格。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e9c8e752c9fc4403faeb92218100b157.jpg

  炒糕粿

  就这样吃了半盘都没觉得有多大意思,直到邻座来了一位本地小哥,才发现炒糕粿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蘸白糖!一块边缘微焦的糕粿丢进白糖碟里打个滚儿,再出来就让人刮目相看了,瞬间完成绵软甜香的华丽转身。顿时心痛,前半盘炒糕粿都白吃了……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f85380e38d0a31db1a3ce80310affa9a.jpg

  共和著名炒糕粿

粿条

  在很多人看来,潮汕的粿条和广府的河粉有点像一对孪生兄弟,恐怕只有这两个地方的人才能一眼辨识出二者的区别。据说如果一个潮汕人点了牛肉炒粿条却上来一盘干炒牛河,多半是要把店家拉黑的。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a146f79ffb61aeec658199628e599d38.jpg

  ▲ 干炒牛河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b179345344c69b1882aac44249c4d5f4.jpg

  ▲ 牛肉炒粿条

  其实认真观察一下也不难辨,粿条比河粉窄而厚,没有河粉的韧性好,所以炒起来难度也比较大。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米浆在粿条中占的比重比河粉高,不像河粉为了保持韧性会加入一些其他的粉。

  非争个高下的话我也是比较贪心:更喜欢河粉的韧性和炒粿条里的牛肉,毕竟潮汕的牛肉是真的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

http://www.zgguofeng.com/d/file/shenghuo/ms/2018-03-13/c0a5476ed990df7c192bb2cdbac89e6e.jpg

  ▲ 粿条面,里面的食材新鲜得惊艳,肥肉完全不腻,入口即化,蘸上普宁豆酱,真的很好吃

http://www.zgguofeng.com/shenghuo/ms/239124.html 

责任编辑:何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