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哥诗词(世界遗产58)——狮子林(江苏)
| 分类: 方哥词诗点滴 |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占地1.1公顷,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狮子林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弟子们为天如禅师所建,至1954年,狮子林花园及祠堂主体部分经修缮后向公众开放。狮子林园内以假山叠石为主体,建筑形式有乾隆皇帝写匾额16处,厅、堂、殿、阁、亭、选、斋、堂20余处。其主要景点有燕誉堂、花蓝厅、问梅阁、石舫、古五松园等。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
狮子林的名字由来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与天如禅师的经历有关:在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临济宗的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了弟子们的热烈拥戴。他的弟子们为他买地置屋,建造了这座禅林。天如禅师曾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修行二十余年,得法于此。天如禅师将此禅林命名为“狮子林”,又称“菩提正宗寺”。在古代,“狮”发音同“师”,也包含了不忘师祖之意。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借狮子象征佛陀说法如狮吼般威严。敦煌莫高窟第275窟交脚弥勒所坐方台两侧有狮子造型,印证了佛经中“师子座”的实物形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与园林内的景物特点有关: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狮子又名“狻猊”,是佛国之兽,有着神圣吉祥的寓意。园内众多形状酷似狮形的怪石,也成为了狮子林名字的由来依据。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西侧为吐月峰。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1997年12月,狮子林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补名单;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狮子林拥有中国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被誉为“假山王国”。
缘起禅宗狮子威,
此处假山形如狮。
千姿百态栩栩吼,
远近高低徐徐识。
皇帝手书真有趣,
山水之中蕴珍奇。
听香读画入燕誉,
烟花春雨进石舫。
透漏瘦皱叠堆巧,
曲折迷宫蜿蜒长。
园林即是菩提场,
时时处处法乳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