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哥拙文(132)——与书为伴

(2024-11-23 15:52:01)
分类: 方哥下水拙文


与书为伴

 

 题记:让学生写一写与书籍的有关的文章,可写读书的故事,可写喜爱的书箱,可议读书的好处……与生同写,与生同乐!

     

     泡一杯苦丁茶,读一本喜欢书;耳听轻音乐,笔点好词句。

此种生活,我认为是一种享受。

双休日,中午,拿一本书,躺在书房间床上,随手翻之,悠闲自得。

环顾四周,忽发奇想,胡撰对联一副:

左是书,右是书;前也是书,后也是书,躺书生一个。

日读书,夜读书;春也读书,冬也读书,痴好书一生。

虽然对仗不公正,但也足以表达我之情形。

记得去年有一晚上,有客来家,我一人独睡书房,看唐诗很迟,心被书中的意境意象、妙词佳句吸引。

 当时,也曾胡撰了一首诗:“独睡书房思渺然,高妙境界忘时延。只愿梦中来书客,对酒共舞乐谪仙。”

 的确,每每在自己苦心经营的书房间写作、看书时,总有一种幸福感。

 趁大好时光,读一点书吧!

  曾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犹太人为什么如此聪明,文中报道:“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甜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当时看后,有过这样的想法:难怪犹太人虽曾经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这和他们热爱读书籍,勤奋读书是很有关系的。

读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南宋朱熹的《四时读时乐》对我印象很深。

春季读书之乐乐何知,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奏来熏风

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一年四季都是读书的大好时光。

只要做个有心人,总有时间读书的。

《小窗幽记》一段话使我难忘:“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细细思之,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有书可读,又有闲暇的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真所谓享受世上的清福,也没有比这种福气更大的了。

读书是有方法的。

古人诗句启示着我们如何读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读书要以数量为基础;

“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读书要与生活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说明读书要与实践相伴;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说明读书要与深思为朋友;

“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数遍要紧书”说明书要择优读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明书要经常读之;

“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说明书要读有所得;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说明读书要耐得住寂寞……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治学经验。

    西汉文学家刘向为了劝勉不同年龄的人读书求学,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国时的董遇很有学问,他常教导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学生不明其意,他便解释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学习,并且讲究读书的“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他还常提到,在学习上要有“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的三不怕精神。

    北京大学俞平伯教授倡导读书“三不”原则:不苟同,对别人的见解从不轻易附和。不固执,不坚持已见,一切服从真理。不苟求,对不同观点要宽容,不随意藏否人物。

从古到今,大学问家的这些至理名言,对于我们这些后辈晚生,当是极有教益和启迪的。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读书。

教育经典,虽枯燥但也要下功夫读;

教育报刊,读读可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人文书籍,读中可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写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读读可更好走进学生的心灵。

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要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因此,教师更应身体力行,做一个爱读书的引领者。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其次,读书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精彩,人格更有魅力,课堂更多彩缤纷。教师广泛的阅读,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口味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使学生如沐春雨,如坐春风。

最后,老师们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记牢明代诗人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方哥拙文(132)——与书为伴

方哥拙文(132)——与书为伴

方哥拙文(132)——与书为伴

方哥拙文(132)——与书为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