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哥拙文(132)——与书为伴

分类: 方哥下水拙文 |
与书为伴
题记:让学生写一写与书籍的有关的文章,可写读书的故事,可写喜爱的书箱,可议读书的好处……与生同写,与生同乐!
此种生活,我认为是一种享受。
双休日,中午,拿一本书,躺在书房间床上,随手翻之,悠闲自得。
环顾四周,忽发奇想,胡撰对联一副:
左是书,右是书;前也是书,后也是书,躺书生一个。
日读书,夜读书;春也读书,冬也读书,痴好书一生。
虽然对仗不公正,但也足以表达我之情形。
记得去年有一晚上,有客来家,我一人独睡书房,看唐诗很迟,心被书中的意境意象、妙词佳句吸引。
读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南宋朱熹的《四时读时乐》对我印象很深。
春季“读书之乐乐何知,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奏来熏风”;
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一年四季都是读书的大好时光。
只要做个有心人,总有时间读书的。
《小窗幽记》一段话使我难忘:“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细细思之,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有书可读,又有闲暇的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真所谓享受世上的清福,也没有比这种福气更大的了。
读书是有方法的。
古人诗句启示着我们如何读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读书要以数量为基础;
“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读书要与生活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说明读书要与实践相伴;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说明读书要与深思为朋友;
“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数遍要紧书”说明书要择优读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明书要经常读之;
“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说明书要读有所得;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说明读书要耐得住寂寞……
从古到今,大学问家的这些至理名言,对于我们这些后辈晚生,当是极有教益和启迪的。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读书。
教育经典,虽枯燥但也要下功夫读;
教育报刊,读读可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人文书籍,读中可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写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读读可更好走进学生的心灵。
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要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因此,教师更应身体力行,做一个爱读书的引领者。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其次,读书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精彩,人格更有魅力,课堂更多彩缤纷。教师广泛的阅读,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口味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使学生如沐春雨,如坐春风。
最后,老师们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记牢明代诗人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与书为伴,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