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哥拙文(118)——有书堪读直须读
(2023-10-24 12:03:27)| 分类: 方哥下水拙文 |
有书堪读直须读
题记:让学生写写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难忘事,读书不觉光阴逝,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拙文记之,与生同乐……
每每读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总有一种感叹,总有一种不安,总有一种冲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苒荏,如果你不抓住,它有脚啊,会悄悄地从你、我、他的空谈中、游玩中、争吵中、折腾中……溜之大吉,一去不复返!
待到“白发三千丈”、“鸾镜朱颜惊暗换”,已悔之晚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应让你的学生折些什么“花”呢?
我想,在“千朵万朵压枝低”,“百般红紫斗芳菲”,“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大花园中,学生要折的花许多,也应该要折!
但有一朵“花”必须得折,而且要折得合时,折得有法,折得心怡。
那就是阅读之“花”!
脑科学研究,7至12岁是人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
如果错了这一段折“花”时期,而不“折”的话,等待的时“空折”枝!就好像农民误了农时,园丁误了花期,耽误了一年的收成。
学生的学习语言的最佳吸收发展期错过了,以后再补,那是事倍功半了!甚至于事倍功无了!
教育具有这种不可逆转的及时性!
现实让人担忧。世界上,每年人均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64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阅读50本计划;亚洲每年人均读书最多的国家是日本,25本;最近十年间我们权威部门三次调查分别得出:我国人均读书1.6本、2本、4本。真是少之又少!
警言让人深思——
书是良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是面包——“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书是益友——“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书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皮罗果夫)
书是灯塔——“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书是钥匙——“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书是补品——“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
我们要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如蜜蜂飞入百花园,留恋在花丛中,采花酿蜜。
这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桃花;
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芝”之兰菊;
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梅花;
有“宿露枝头藏玉块,暖风庭面倒银杯”之牡丹;
有“昨夜月明庭下开,恍疑罗袖拂琼玉”之玉兰;
有“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之金桂……
采不完的中华文化经典之鲜花。
我们要让学生快乐得如小天使,在母语的天宫里,看琼楼、饮玉桨,赏仙景。
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是充满情感的,都是有形有声的,让学生赏心悦读,目随文走,情随文流,与之对话,同之交流,含情脉脉,吸取营养。
让我们的学生从小“折”得阅读之花,热爱阅读,从小手染书香,提升自己的品生命质量的深度与广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有书堪读直须读,莫等白发读书难!

加载中…